茂名特色风俗——年例
一、年例风俗的历史根源
年例是粤西地区一个独特的传统节日,所谓年例,即是年年有例!在中国的众多传统节日中,春节可算是最为热闹的。然而在粤西岭南一带,在春节之后仍有特别的节日要过,那就是具有地方特色的民间文化习俗——年例。
按宋代《太平寰宇记》卷之百六十三窦州(今信宜市)风俗记载,年例最迟起源于宋代,明朝时期盛行。
在农耕社会,农为百业之本,明朝时,粤西官吏们都要洗澡,穿素服,不坐轿子不骑马,步行到郊外,聚集乡民,设桌上供。上演当时全国各地都进行的立春祭祀仪式,以示对农业重视。
二、年例的简要介绍:
年例是电白地区的特色节日。据光绪《茂名县志风俗》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茂名市志》又载:“‘年例’唯粤西鉴江、罗江两江流域的村落所独有,清代已十分流行。‘年例’是当地民间敬神、游神、祭祀社稷、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的活动”。实际上,“年例”是扩大的春节、元宵节、庙会,也包括祖先迁移落脚纪念日等在内的综合节日。城乡各居民以社为单位,按各自原定的衬日集资举行祭社盛典,以祈风调雨顺,年丰人寿,俗称“做年例”或叫“祭社”,时间一般头尾三天。
电白地区的年例日因各地而有所不同,大体上是从正月初二起至正月底止,尤十五、十六日为最多,也有些地方是在农历二月份的,年例节一般一个村庄为同一日期,亦有附近数条村庄的年例节都是在同一日期的。
年例的主旨是祈祷风调雨顺、百业兴旺、国泰民安。一村过年例,周围村庄群众都来看热闹助兴,家家户户大摆宴席招待亲朋戚友,不论是否相识,一律热情款待茶饭酒菜。每到年例期,村镇街道张灯结彩,各户盛筵宴请亲朋,来客越多,主人就越高兴,故有“年例大过年”之说,活动内容有游神、游灯、点灯、打醮、舞狮、舞龙、飘色、八音、武术表演、做大戏(粤剧)、木偶戏、燃放烟花炮竹等,一直闹至通宵达旦。随着社会的发展,年例的传统也随之有所改变,许多地方逐渐习惯于把“做年例”、“睇年例”变作“吃年例”。但作为电白地区特有的传统节日,它在电白人民心目中依然有着深深的情结,对电白人民有着重大的意义。
额,约占全年农村市场销售的四份之一。
三、年例的重要价值:
1、保留了电白地区及周边的以民间信仰为特点的传统民间文化,是研究电白地区民众世界观和生活情状的重要根据,在民俗学研究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
2、年例是孕育电白传统民间艺术的沃土,有利于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发展;
3、年例带动了电白经济发展,有利于形成电白的特色文化品牌。一些民俗专家和学者认为:电白若能开发以“年例”为主题特色的旅游经济,市场潜力是巨大的;
4、年例活动具有凝聚力,能够增强群众团结友爱、互相帮助的精神,可以营造安定、祥和的氛围,对构建和谐社会起到很大作用。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
”支持吧!
已获得0个“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