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甸县婚姻

家乡区县: 贵州省罗甸县

罗甸苗族婚姻,历来是一夫一妻制。也有个别婚后多年无子而纳妾的。解放前,以父母包办婚姻为主,有同姓不婚及不与外族通婚的婚俗。解放后,由于长期和布依族、汉族相处,婚俗也发生了变化,自主婚姻日渐增多,打破了长期以来不与外族通婚的旧习俗。
苗族婚姻缔结,主要有以下程序:请媒、说亲、讨八字、讲彩礼、结婚、婚奁、婚筵。
苗族自古以来有玩坡的习俗,它给苗族男女青年提供自由恋爱的场所,择偶机遇。随着时代的发展,通过玩坡认识了解,而建立深厚的感情,男女婚姻无须媒人撮合,这种婚姻自由历史悠久,相传至今。
县境内的白家坡、董王、平岩苗族,玩坡的时间除了在农闲的春节,十、冬、腊月,冬年节,牛王节外,布依族过的三月十三、七月半,汉族过的端午节、重阳节,由于苗族同胞和当地的布依族、汉族人民同过以上节日,故也成为玩坡的好时机。过去,苗族男女青年玩坡是相约到一个山坡去相会,有的在小河边、公路上、田野里谈情说爱。男青年以歌来寻觅自己心中爱慕的姑娘,如情投意合者,姑娘就与男方对歌,促膝谈心,并主动打开带去的糯米饭、鸡蛋等招待心中的情人,经过多次交往,感情很深,互相了解,两人对大树或大山、岩崖盟誓确定终身大事。
从苗族彩礼中,可窥视到白家坡、纳坪、罗苏、罗暮等地区的苗族在婚俗中仍保留着母权制时代的遗风,同时并存着舅父与女方父亲权制相抗衡。最突出的一点是“还娘头”,必须给舅父年长者一份大礼,同时也要给女方大伯一份厚礼,姑娘要许配;必须得到舅父的同意,方能答应这门亲事。
大门口,空地上,钉上两根大木桩。纱锭套在木桩上,牵好纱, 穿好篦,连夜放到机床上,左手丢梭右脚踩,右手丢梭左脚踏,叽哩叽哩不停织,布如流水般淌出来,放进染缸染颜色,青布青,送给父亲和母亲····· 这样一段内容清晰地再现了一幅罗甸布依族姑娘织布的生活画面。罗甸布依族人民都具有自己种植棉花、自己进行纺纱、自己织布、自己染布的手工技艺。她们用知己勤劳的双手和聪明的智慧制作出驰名省内外的土布花床单。

盒子人(2015-05-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