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白岩一游

家乡区县: 重庆万州区

历代文人名家多在太白岩石壁刻石题字,现存有摩崖石刻52余处,分布在长460米,宽30米的崖壁上。这些石刻是自东晋至民国的石刻遗存,书体以楷为主,涵盖草、篆、隶、行诸种书体 。


沿着陡峭崎岖的山路向上,进入太白公园的门口,你就会看到一扇寨门,门匾上书“第一山”。山门石刻对联为清代四川提学使何绍基撰写的“漫天宿雾,万泉恢复风墙动。一轮冰霜,群山齐失白岩高。”百年风雨冲刷后,依然笔力遒劲。进入寨门,就进入了一个石刻书法的世界。


在半山石壁,有宋代石刻“观德亭”三个大字,颜色已经有些黯淡,但是仍能辨别认识。楷书“统束余山”四字也为宋代所刻,该处石刻在清水祖师殿到三清殿的岩壁间。因为年代久远的缘故,现“统”字已剥落,从尚存的其余三字看,端严而稍修长,笔画挺拔而稍细瘦,颇类黄庭坚书法风格。


清朝的文人士大夫在太白岩上的题刻是太白岩石刻主体,多达43块。有仿王羲之行书体书刻于光绪庚寅年的巨幅“鹅”字;亚拙山人王锡金书于咸丰丙辰仲春的颇类赵孟行楷书的“心正”二字;有光绪年间渝城周仁勋所书的“福寿岩”大楷,厚重饱满,大气磅礴。


1982年6月,国家文物局将太白公园列为“中国名胜”

万州区太白岩碑刻中,“神智体”诗算得上是一罕世之佳作了,原作中,“竹、岩、亭、门、夜、事、有、来”等八个变形字和错别字,就组成了一首五言绝句诗,读来可谓妙趣横生、意境绝妙。读了《三峡都市报》上《太白岩神智体新解》一文,对中国社科院文学研究所学术委员会主任邓绍基先生的见解颇为钦佩,但对该诗的理解笔者却又有不尽相同之处

BoBo6868(2015-05-01)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