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川旅游业蓬勃发展

家乡区县: 甘肃省泾川县

泾川县旅游产业开发情况

一、开发现状:

近年来,我县把旅游产业开发作为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途径,围绕全县确定的"三二一一"发展定位和创建西部人文生态旅游大县和中国旅游强县的奋斗目标,按照构建泾川大旅游格局的思路,整合区内资源,完善配套服务功能,挖掘文化内涵,凸现人文理念,提升管理水平,强化宣传推介,不断提高核心竞争力,大力实施旅游产业集中突破战略,旅游产业开发步伐明显加快。

(一)挖掘内涵,彰显特色,旅游产业框架基本形成。

一是人文资源开发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西王母文化开发方面。相继建成了西王母大殿、东王公大殿、三清殿、金母殿等为主要内容的王母宫古建筑群续建,王母宫原貌再现。瑶池景区综合开发拉开框架,瑶池圣水池广场、大型浮雕壁画、塑石假山、牌枋、民俗村等景观初步形成,景区游客中心、休闲广场、景区道路、星级厕所、购物场所、停车场、标识牌、绿化美化工程得到全方位实施。为突出县城依山傍水的地貌特征和西王母文化特色,展现山、水、城、景相互交融、相得益彰的景观格局,完成了回中广场,汭河橡胶坝工程及亮化美化,实现了王母宫山、汭河水景区与回中广场的合理搭接,使王母宫景区有效扩容提质。佛教文化开发方面。以大云寺、南石窟寺、王母宫石窟等景点为重点,完成了王母宫石窟维修、楼阁加固、佛像扶正,窟外崖体加工。南石窟寺跨河大桥修建,开通了北大路,使全县旅游景区道路全线贯通。大云寺博物馆建设完成了舍利塔、钟鼓楼、碑亭、大门、影墙、五星级旅游厕所、三星级旅游厕所等工程建设及管理中心、服务中心、接待中心建设,提高了景区的接待服务能力。在民俗文化开发方面。完成了完颜部族和夸父峰等民俗资源的考证和挖掘,形成了比较详尽的文史资料和初步开发规划。举办了首届完颜后裔"金代完颜祭祖"活动,在民俗界产生了一定影响。二是温水资源开发有了新成效。以温水资源为依托,西王母浴苑初步实施了由宾馆式经营向旅游产业开发的转型,相继完成了贵宾楼、理疗中心、餐娱楼改造、3号贵宾楼建设等项目。温泉宾馆达到243间442张标准床位的旅游接待能力,成为以温水洗浴理疗为特色的省内大型旅游度假区。目前达到了四星级旅游饭店标准。三是生态旅游开发初具品牌优势。在持续对田家沟流域进行大规模绿化和水土治理的基础上,开辟了生态旅游景区,相继建成了度假别墅、入口景观区、演艺休闲广场、中心人工湖、垂钓鱼塘、田园山庄、动物园、游客中心、商品用房、休闲生态屋、体育游乐场等旅游功能区,实施了景区停车场,后山主干道路硬化,路灯安装,桥涵,星级厕所,景区图文信息标识、导览牌、景物介绍牌及绿化、排水、供电、通讯等基础设施配套工程。初步形成了珍稀植物展示区、水上垂钓游乐区、特色畜禽养殖区、综合服务接待区、无公害果蔬生产区等系列游乐区间,构建起了风景区的框架,开发出了垂钓狩猎、观光游览、划船登山、戏水踏浪、动物观赏、植物识别、儿童乐园、民族歌舞、风味小吃、地方民俗、会议接待、停车住宿等二十多个游乐项目。初步形成了以水土保持生态地文景观为主、人文景观与休闲娱乐相结合,生态旅游、文化展现、休闲度假为一体的生态风景区。

(二)加大宣传,开拓视野,旅游发展空间进一步拓宽。

一是促销形式逐步多样。积极参加"国内旅游交易会"、"西部风情联谊会"及"西部旅游交易会"等国内旅游节会和 "神奇崆峒、魅力平凉"(西安、兰州、宁夏)大型旅游推介活动,举办了"王母故里、佛道胜地"(西安)旅游宣传推介活动和"神奇泾川、走进西安"大型广场推介活动,海峡两岸西王母研讨会、海峡两岸佛道文化暨大云寺学术考察,西王母庙会等活动,努力提升泾川在海内外的知名度。先后在中央电视台CCTV-4《美食天下》栏目、《国宝档案》栏目、《中国旅游报》、《西安晚报》、《三秦都市报》、《西北旅游》、《陕西旅游服务指南》、《中国自驾游》、《旅游休闲指南》等10多家中央、省、市级媒体、报刊、杂志上刊发了泾川王母宫、大云寺、田家沟、温泉专刊资料20多期、引起轰动效应。二是旅游线路逐步拓宽。全力培育"泾川一日游"线路,巩固宁夏、西安、宝鸡、兰州、西峰等周边客源市场。积极搭接旅游线路,推出"道教文化寻根游"、"佛教文化游"、"绿色清凉游"、"红色之旅教育游"市内精品旅游线路4条,"丝路"之旅、"寻根朝觐"之旅、"休闲度假"之旅、"西北风情"之旅等区域旅游联盟线路9条和"西王母人文祭祖寻根游"海峡两岸旅游线路1条。初步与西安、兰州等地30多家旅行社建立了友好协作关系。三是网络宣传取得突破。注册了"王母故里.佛道胜地"、 "西王母"、"大云寺"、"田家沟"中英文国际域名5个,不断扩容"西王母之旅"、"大云寺博物馆"、"田家沟生态风景区"等旅游门户网站内容,实现了与西北旅游网、中国西北旅游网上博览会等知名旅游专业网站的链接。四是宣传途径得到拓宽。设计印刷了《王母故里.佛教圣地》、《景区旅游服务指南》、《大云寺画册》、旅游宣传扑克牌等宣传资料6种100000多份。分别在312国道、304省道重点路段设置大型旅游宣传广告标识牌6面。邀请著名诗人、画家林莽,著名诗人蓝野,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陈龙等10多位国家、省级书画文学届名人前来我县进行文化艺术交流。创作《王母故里是我的家乡》、《瑶池》民俗歌曲2首。通过媒体、网络等动态宣传和广告牌、宣传品等静态宣传相结合的方式,全方位扩大了景区知名度和对外影响力。五是旅游商品开发得到突破。依托西王母文化,佛教文化、民俗文化旅游品牌,加强文化旅游商品开发与包装,开发形成了以西王母布艺画,西王母系列荷包、南石窟碑拓、大云寺水晶塔、大云寺木塔、大云寺邮册、魅力泾川画册、"王母故里、佛教圣地"宣传画册、"王母故里、佛道胜地"扑克牌、魅力泾川明信片等系列旅游商品、工艺品和纪念品9个品种以上。演绎编导了《西王母夜宴》《瑶池夜月》和完颜民俗祭祀舞蹈表演节目3种。编纂了集中反映大云寺博物馆征联作品与历史渊源资料的《联涌泾川大云寺》和《泾川大云寺史籍资料选辑》书籍2种。策划录制了《国宝档案---大云寺.南石窟寺.百里石窟长廊.镇海寺之碑》、《西王母之旅》、《话说西王母》、《魅力泾川》等DVD旅游宣传品7种。举办了泾川名优小吃评选活动,评选出泾川手工面、千层家常饼、蒸鸡肉、罐罐蒸馍、擀面皮等泾川名优小吃10类59种。通过旅游商品,泾川地域饮食小吃,文化旅游节目的开发,深度挖掘了我县旅游文化内涵,全面展示了泾川西王母文化、佛教文化、生态文化、民俗文化特色,彰显了全县文化旅游魅力。

(三)多方共建,通力协作,旅游产业要素逐步健全。

一是旅游交通条件明显改善。王母宫、田家沟、大云寺、西王母浴苑等主要景区旅游道路网络基本形成,公交专线车全线贯通,旅游车辆运营与车辆行业管理得到加强,主要景区、街区停车场(点),摩托车、自行车停车位合理设置,路标通行标志明显,旅游车辆运营规范,出租车辆实行计价器管理,在县汽车站制作悬挂"平凉(泾川)一日游"交通示意图和游客专线须知,树立了旅游窗口服务单位的良好形象。二是旅游从业教育进一步规范。狠抓旅游行业队伍建设,大力实施"人才兴旅"战略,坚持把旅游从业人员的教育培训作为旅游产业发展的基础工程,纳入全县旅游行业管理重要议事日程。举办旅游行业培训班,切实提高从业人员素质和管理、服务水平。弘扬爱岗敬业,吃苦耐劳,团结联合,助人为乐的精神,增强从业人员的法律意识、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职业道德观念。三是旅游行风整治成效显著。按照优质化服务、标准化建设、规范化管理三大工作重点,加强旅游系统行风建设,深入开展以"抓精品、创名牌、抓管理、建标准、抓队伍、强培训、抓文明、树新风"为主要内容的"质量兴旅"专项活动,"诚信旅游"服务活动。以开展标准化建设促规范管理,以完善制度促安全管理的要求,会同公安、工商、卫生、质检、物价、安检、消防等部门对全县重点景区、宾馆(饭店)多次开展联合检查和抽查、消除事故隐患,实现无旅游安全事故发生,切实规范经营,提升水平、塑造形象。四、旅游娱乐设施得到进一步加强。县境内共有宾馆(饭店)15家,全县达到433间897床位的接待能力,其中被市、县列入重点旅游定点接待单位8家,四星级宾馆1家。有5处高档娱乐场所,4多家大型购物超市,室内游泳池1家、音乐茶座1家。基本能够满足各类旅游消费阶层的吃饭、住宿、购物、娱乐需求。五是旅游中介机构得到了健全。全县共有旅行社4家,其中国际旅行社1家。与省内外310家旅游社签订了合作协议,代办机票、火车票等业务,基本能够满足游客出行需求。六是旅游景区等级进一步提升。截止目前,全县共有4A级旅游景区2家,国家级文物保护单位2家,省级文物保护单位7家,县级文物保护单位上百家。

拓荒者(2014-05-09)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