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镶玉竹
过义僧亭油口票碑、高心泉,便到了屏竹禅院。屏竹禅院坐落于一片金镶玉竹之久金留玉竹是竹子里面的珍品,嫩黄色的竹竿上每节都有一条绿色的浅沟,位置上下交错,此前彼后,好似在金版上镶进一块块碧玉一般,美丽淡雅。金镶玉竹在宋代的文献上便见记载,后渐渐失传。
10多年前内地发现几百株野生的金镶玉竹,一些植物学家便惊叹为很有价值的发现。后来人们才知道这种所谓失而复得的珍稀品种,在云台山上千余年来一直生长繁衍得很好,所以1993年6月邮电部发行的特种邮票《竹子》,其中第二枚就采用了连云港的金镶玉竹。
屏竹禅院
屏竹禅院为明代谢淳舍家开山时所建,曾惨遭日寇焚毁,仅存院门。1984年政府拨款重建。屏竹禅院又有松风殿、好生堂、屏竹社等名称,面积虽不大,但在园林设计上却达到了较高的境界。
惠心泉一井两眼,象征着珠联璧合,心心相印。泉水特别甘甜,过去禅寺的和尚就是用此泉水烹茶待客。
南花厅是品茶的好地方,用惠心泉的水泡云雾茶,为云台山茶道中的双绝。胡耀邦、谷牧等党和国家领导人曾来此品茗休息。
水帘洞
水帘洞是中外游客最为向往的地方。吴承恩就是受了这个水帘洞的启发,在《西游记》中给早期的孙悟空提供了一个神话色彩十分浓郁的活动场所。当代诗人陈运和也慕名到此写有关《西游记》的诗。全国各地的水帘洞很多,但都是《西游记》流行以后起的名字,只有这里的水帘洞是在《西游记》风行以前便有了的。明代海州人张朝瑞在为三元宫写的一块碑记里,便记载着水帘洞是香客必游之处。石壁上“高山流水”四个大字,是海州知州王同题写的,时为明嘉靖二十三年(1544年),那时《西游记》还不曾出书。
水帘洞是一个天然裂隙洞穴,内有人工隧道可通下层平台。水帘洞右边,石壁陡峭。原先在岩上有石屋一幢,龙神祠。这祠堂是唐玄宗派内侍张奉国和道士孙智凉投“金龙玉简”的处所。洞门前有许多珍贵的题刻。“印心石屋”是清代道光皇帝手书,赐给太子少保、兵部尚书、两江总督陶澍的。道光十二年(1832年)陶澍奉命来海州改革盐政,成效卓著,使清廷国库转亏为盈,出现了短时期的中兴局面,因此皇帝给予他亲书室名的殊荣。三年后,陶澍又以钦差大臣的身份再次来海州巡视盐政改革的成效,并发起云台山庙宇的修缮工作,大兴土木,使这一带风景区顿时面貌一新。为了纪念他的功绩,当地人便将御书“印心石屋”刻于水帘洞旁。“灵泉”二字是嘉庆年间知州师亮采的手笔,“灵泉”指的是洞里那口方形小井,井虽不大,却常年有水,大旱不涸,民间传说通往东海龙宫的海眼就是指的它。
娲遗石
女娲遗石是夹在大石缝中的一块奇石,它上不靠天,下不着地,俗说是女娲炼石补天剩下来的石头。从明代开始,我国进入了长篇小说的鼎盛时期,许多作家都喜欢在石头上大做文章,首创者吴承恩就是按照这里石头的尺寸和形象来描述孙悟空出世的。
娲遗石上方有半边石卵,据说另一半在孙悟空出世时被崩到山下去了。石卵一侧有一个形似猴头的巨石,温情地吻着娲遗石,那便是孙孙悟空成仙后脱下的凡胎。娲遗石下方的池子叫“阿耨达池”,阿耨达是梵语的译音,意为众水之源。传说过去仙女常来洗澡,孙猴子出世后在里面撒了泡猴尿,弄脏了池子,从此仙女们就不再来洗澡了。
毛公碑
在照海亭的下方,有一块巨大的摩崖石刻,是1993年为纪念毛泽东百年诞辰镌刻的,将毛泽东对胡耀邦说过的一段话:“孙猴子的老家在新海连市(1961年改称连云港市)云台山”,用集毛泽东手迹的方法重组而成。 毛泽东在1955年10月至1958年春天,短短三年间三次谈到这里的花果山是孙猴子的老家,引起了省、地、市领导及当地人民的重视,经过查找资料,现场勘察,证实毛泽东主席的判断非常准确。
一线天
一线天和七十二洞有异曲同工之妙,它是许多巨石和洞穴连接组成的一处景点,古人称作“天通一线”和“石壁洞天”。一线天的主景是两块几十米高的石头互相支撑,中间形成一条狭窄的通道。人行其间,可看到上面露出的一线蓝天,白云匆匆流过,奇险奇趣。在一线天里钻洞,道路回环,处处相通,忽上忽下,忽隐忽现,只听人语声,不见人踪迹,盛夏如秋,暑气全消。
八戒石
从远处山腰眺望一线天,这里就是著名的八戒石.很像一个戴着僧帽的老猪在绿树丛中呼呼大睡。一线天下面是花果山山名摩崖石刻,游客都爱在这里留影,青山红字,非常壮丽。这里还有天然碑、砚石等景观。沿小路前进可至墨香小径,里面有百余位当代书法名家的作品刻在天然石块上;还可至怪石园,看千奇百怪与《西游记》有关的象形石。“神”字王在东部秃龙沟下,是刻在山体上的怀素草书“神”字,长39.4米、宽15.8米,为世界上最大的单体汉字,1996年被载入吉尼斯世界纪录。 登上玉女峰是花果山之游的高潮,有缘的人在这里可看到云台山两个最为精彩的景致。一个是在迎曙亭看海上日出;另一个是看云台铺海,白云翻滚好像海水扬波,露出来的峰顶就像大海里的蓬莱仙岛,群山俯伏,阡陌纵横,此情此景令人有飘飘欲仙的感觉。
阿育王塔
海清寺阿育王塔兴建于宋代天圣元年(1023年)。塔高40余米,九级八面,是苏北地区现存最高和最古老的一座宝塔。据建塔时嵌在塔内壁上的碑文记载,此地原先曾建过一座塔,在唐代时号称全国第二,可见此塔在我国的建塔史上有着重要的地位。
海清寺阿育王塔位于花果山进山处的大村水库旁,自古就是云台山的一个主要景点.明代叫“古塔穿云”,清代叫“塔影团圆”。
它的特点有五:一是历史古老;二是根深蒂固,经历过郯城1668年8.5级大地震的洗礼,至今不歪不斜;三是塔形壮丽,再经山光水色的映衬,相得益彰;四是既能看又能爬,游客有参与的机会;五是有动人的神话传说,倍增游兴。
唐僧崖
唐僧崖,又叫“大佛崖”,是由片麻岩石风化而成的一堵高达数十米的峭壁陡崖。站在三元宫停车场东望,即可见唐僧和孙悟空师徒俩立在崖上的形象:唐僧两耳垂肩,佛眼微闭,背稍躬,好像正在肃目修行;右旁一天然石猴,似乎在与唐僧耳语。神采逼真,栩栩如生。走到近前,由于崖壁纹理复杂多彩,还可以看到许多奇景点缀其间,有师徒对话、舍身饲虎、独角鬼王等,所以有人又把它叫做“万佛崖”。
玉女峰
花果山玉女峰,海拔624.4米,江苏省最高峰。《云台补遗》云:“双峰耸立,东曰‘清风’,西曰‘玉女’,为云台主峰。”玉女是《西游记》所描绘的天宫里的人物,曾为情爱下凡;第三十回还说花果山“上连玉女洗头盆”。如今在山南东磊,可看到关于玉女洗头盆的遗迹和石刻。传说,云雾缥缈之际,花果山巓显现出玉女身姿,娉婷婀娜,妙曼神奇。
遥镇洪流
清康熙大帝,对云台山镇淮入海的气度,大为赞叹。于康熙三十年(1691年)下江南返京途中,特地派他的贴身太监五哥来云台山进庙上香,并将他手书的匾额“遥镇洪流”赐给三元宫。当时云台山尚未与大陆相连,还屹立于碧海之中,后因黄河改道造成的淤积,渐与陆地相接。
玉皇阁
原为玉皇宫,道教宫观,石匾仍在。明万历十五年(1587年)之前,已是三元宫建筑群中最高的庙宇建筑。它与前殿、大殿、团圆宫一样,皆依山而建,在一条子午线上。1992年在原址建玉皇阁,是一座接近花果山极顶、高24米的三层六角亭阁,常被霞光云雾缠绕。立于玉皇宫上,可俯视水帘洞、三元宫、南天门、孔雀沟。
迎曙亭
据《云台补遗》记载,唐建“望日楼”,后倒塌。明万历年间,在原址建“海曙楼”。道光十三年(1833年),陶澍捐资重修,亲题“海曙楼”于门额,撰.并书联于门侧:“曙色正平分,听万籁无声,已觉人来天上;楼光开四面,看一轮初上,始知身在日边”。公元1986年,在海曙楼遗址,修建了“迎曙亭”,这是目前我国最大的全石结构的亭子。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