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城东北十二华里有村名蝗虫庙。按中国村名规律,凡以庙命名者,历史上必有庙。细考蝗虫庙历史,亦是因庙得名。 南宋时有个文武双全之人,姓刘名宰,字平国,金坛(今江苏金坛)人,绍熙元年(公元1190年)进士。有一次刘宰随军打仗回来路过观城,适逢飞蝗成灾,刘宰率军士助民捕蝗、驱蝗,使庄稼免遭绝产,百姓甚感其德。在百姓请求之下,地方管吏将刘宰之功逐级上报。景定四年(公元1263年),敕封刘宰为“扬威候天遭猛将之神”,令地方建庙奉祀。当地人不知刘宰之名,均称为“刘猛将军”,《宋史》中有刘宰传记。
历经四百余年风雨剥蚀,庙已破旧不堪。后朝人不知庙中所礼何神,遂列为野庙,长期无人问津。至清雍正二年(公开1724年)始查明系纪念刘宰之庙。
次年,县令奉文重建此庙。乾隆三十二年(公元1767年),观城遭水灾,庙被冲毁。大水过后,再次将庙建起。庙无墙垣,其址甚小。庙为一开间,庙内神像白盔白甲,白脸黑须,因历代久远。人们不知刘宰是何许人,只知建庙与蝗虫有关,遂习称“蚂咋庙”,庙内之神亦被称为“蚂蚱神”。庙虽小,倒也常有人来烧香跑拜,祈求神灵保佑免受虫灾,岁岁丰收。
“蚂蚱庙”在今蝗虫村东北约一华里处,三十年代犹存,后倾圯。蝗虫庙村在清道光年尚称“黄村庙”,后因有“蚂蚱庙”而得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