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花洲为南昌东湖之中有三座小岛,合成百花洲。后来,也把整个东湖一带的风景区称之为百花洲。 东湖位于南昌市区中心,湖面约13公顷。自唐以来,东湖即为著名风景湖。明代以后,分成东、西、南、北四湖,有桥涵相通。东湖之中有三座小岛,俗称三洲即百花洲。现有九曲桥、百花桥及海成堤(亦称“苏翁堤”)跨湖通洲,洲上有“水木清华”馆、中山亭,百花洲亭,苏圃和文物广场等名迹,历史上的东湖书院、东湖书画会、南昌行营都设在这里。
自唐代以来,名人学士吟诵东湖百花洲的作品甚多。如李绅、杜牧、黄庭坚、辛弃疾、欧阳修、文天祥等古代名人,都留下过赞颂百花洲的诗文。南北朝雷次宗曾在《豫章记》文中记述:“东湖,郡城东,周回十里,与江通。”唐代观察使韦丹曾组织民工在南昌东湖中筑堤栽柳,时称韦公堤,又名万柳堤。那时的百花洲,即南昌东湖畔之洲,是因为洲上遍长奇花异草而得名。唐代洲上百花争妍,东湖水光潋滟、荷花满湖,堤上万柳成行,美不胜收。唐诗人李绅曾写诗赞道:“菱歌罢唱鹢舟回,雪鹭银鸥左右来。霞散浦边云锦截,月升湖面镜波开。鱼惊翠羽金鳞跃,莲脱红衣紫摧。淮口值春偏怅望,数株临水是寒梅。”唐宋八大家之一、著名文人欧阳修曾写过一首五绝诗:《酬圣俞百花洲》。宋代词人向子堙在其《蝶恋花》词中,也有“百花洲老桂盛开”之句。
南宋绍兴年间,豫章节度使张澄在此建“讲武堂”以习水军。清乾隆十一年(1746年),江西布政使彭家屏书“百花洲”碑。盛唐诗人张九龄、中唐待人李绅、晚唐诗人杜牧和宋朝诗人辛弃疾等,均留有咏百花洲的诗词文章。进入“八一”公园,由湖边信步徜徉,穿过石砌雕栏的九曲桥,便踏上了风景秀丽的百花洲。在北洲翠竹掩映之下,群芳簇拥之中,有一座“水木清华馆”,经常展出书画佳作和花卉盆景,把园林艺术和书画艺术融为一体。逶迤的柳堤,连着百花荟萃的南洲,假山之旁的冠鳌亭雄踞一角。垂柳依依的苏堤和百花桥,连接著南洲和东洲,一扇洞开的院门,把游人引进了幽静的“苏圃”。这里原是宋朝一位不愿意做官的名士苏云鲫的隐居之所。
到元明代,更名扬天下。那时洲上楼阁亭台有十多处,湖光洲景美如画。宋代隐士苏云卿曾在百花东洲灌园植蔬,后人称这里为苏翁圃。著名的豫章十景,便有二景即“东湖夜月”和“苏圃春蔬”在百花洲。南宋时,豫章节度使张澄在百花洲上建“讲武堂”,演习水军。况志宁有诗写道:“讲武亭前水四流,游蜂飞蝶满芳洲,西风战舰知何处,赢得斜晖伴白鸥”,可见那时百花洲上蜂蝶飞游,花草之繁盛。明代戏剧家汤显祖也曾登洲游湖并赋诗一首:“茂林修竹美南洲,相国宗侯集胜游,大好年光与湖色,一尊风雨杏花楼。”
能力秀主页地址:http://www.wm23.cn/chenfei111
梧桐子主页:http://www.wutongzi.com/uc/22356623.html
博客主页:http://blog.sina.com.cn/u/3248629162
新浪主页:http://weibo.com/u/3248629162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