奈曼旗位于内蒙古通辽市西南部,科尔沁沙地南缘,地形地貌特征一般概括为“南山中沙北河川,两山六沙二平原”。南部为辽西山地北缘,海拔400-600米浅山丘陵;中部以风蚀堆积沙地为主;中北部平原属西辽河、教来河冲击平原一部分,地势平坦开阔。 1636年置旗,南与辽宁省阜新市和北票市毗邻,东与库伦旗连边,西与赤峰市敖汉旗和翁牛特旗接壤,北与开鲁县隔河相望,属中国东北地区。文化分区与东北地区类似,风俗习惯与东北类似。奈曼旗是红山文化核心区之一部分;有中国北方游牧民族建立的第一个城市――古契丹龙庭龙化州,有迄今发现辽代最为完整珍贵的陈国公主墓葬,3000多件国家一级文物在此辽墓出土;蒙古族“乃蛮”部十六位王爷在这里封郡,有保存完好的清代蒙古王府,美丽的诺恩吉雅在这里唱响世界。奈曼旗有距北京最近、中国东北唯一的浩瀚沙漠,中华民族的“祖母河”西拉木伦河与老哈河在这里交汇是西辽河的起点,有现存全国最大的沙漠淡水湖,行政驻地大沁他拉镇是中国东北沙漠生态之城,拥有城中有沙漠、沙漠建新城的奇特景观,有与西部胡杨齐名的奈曼怪柳,是养生长寿神石中华麦饭石的原产地,是科尔沁版画的故乡。
奈曼旗由来:奈曼旗源于奈曼部落,最早称“乃蛮”。大部分奈曼人为哈萨克族和蒙古族,从中亚到内蒙古通辽市西南部,“奈曼”意为“八”。最初由八鄂拓克或和硕形成。奈曼旗住民,大约在秦汉时期就有,元朝,已经形成部落。据《清史稿》记载:“奈曼部辖一旗:扎萨克驻章武台,在喜峰口东北七百里。西南距京师一千一百十里。古,鲜卑地。隋,契丹地。唐属营州都督府。辽、金为兴中府北境。明为喀尔喀所据,分与亲弟,号曰奈曼。” 《清史》又载:元太祖(成吉思汗)十五世孙达延车臣汗(达延汗),游牧瀚海北杭爱山,称其部曰喀尔喀。其长子图鲁博罗特,于明代由杭爱山徙牧瀚海,南渡老哈河。图鲁博罗特之次子纳密克,纳密克之子贝玛土谢图生子二,长子岱青杜楞,号所部曰敖汉;次子额森伟徵诺颜,以奈曼为部号。额森伟徵其子衮楚克(又称衮出斯),称巴图鲁台吉,服属于当时势力最强的察哈尔部(该部当时在辽西)。察哈尔部酋长林丹汗侵略科尔沁部,所行无道,引起奈曼等部不满。皇太极天聪元年(1627年),衮楚克率全部人民归附后金,受到皇太极的嘉奖。赐之牧地为潢河、老哈河合流之南岸。东界科尔沁,南界土默特,西界敖汉,北界翁牛特。广九十五里,袤二百二十里。北极高四十三度十五分。京师偏东五度。”天聪八年,又明确划定奈曼部界。崇德元年(1636年),依据衮楚克多年的功勋,皇帝赐授之扎萨克多罗达尔汉郡王的爵位,世袭罔替。从此共经十六任郡王,统治奈曼三百余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