东莞历史源远流长。史载:新石器时代,其境内东江沿岸已有原始人群聚居。公元前辈20世纪的夏代,东莞属南交地。春秋战国时,东莞属"百粤地"。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中国,东莞属南海郡番禺县地。 东汉顺帝时,分番禺立增城,东莞属增城。公元222-228年中,分增城立东官郡。入晋,废东官郡,东莞分属番禺、增城。东晋咸和六年(公元331年),东莞立县,初名宝安。唐肃宗至德二年(757年)更名东莞,县治置于涌(今莞城)。以东莞作县名由此始,相传因境内盛产水草(莞草)而得名。东莞具有光荣的革命传统。160多年前,林则徐在东莞虎门销烟,写下中国近代史的光辉篇章。抗战时期,东莞是东江纵队的抗日根据地之一。民国期间,先后隶广东省粤海道、粤中行政区、第一行政区和第四行政区。
1949年10月17日,东莞全境解放。初期属东江行政区管辖。1950年3月,东莞县隶珠江专区。1952年,撤销珠江专区,东莞县隶粤中行政区。1956年2月,撤销粤中行政区,东莞县隶惠阳专区。1958年11月,东莞县曾短期隶广州市。1959年1月,撤销惠阳专区,东莞县划归佛山专区。1963年6月,复置惠阳专区,东莞县又隶惠阳专区。1985年9月,国务院批准撤销东莞县,设立东莞市(县级),仍属惠阳地区管辖。1988年1月7日,国务院批复将东莞市升格为地级市,直属广东省管辖。
文化中心。莞城区有重点高中东莞一中,南城区有全国十大歌剧院之一的玉兰大剧院、市图书馆东城区有东莞理工学院,万江区没什么可圈点的。可以说,培养有能够考上北大清华以及众多一流大学的高中生的东莞一中,在影响力和能量上是远胜于水平很一般的东莞理工学院的;玉兰大剧院硬件设施虽然好,但由于没有经常性的高水平演出,也没有什么影响力;市图书馆虽然硬件设施很好,但是没有什么有影响力的人物或文化活动常在那里活动,因此也没有什么影响力。因此,东莞市的文化中心应当在莞城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