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山剪纸

家乡区县: 佛山市南海区

佛山剪纸是古老的汉族民间艺术,在宋代已有流传,盛于明清两代。其风格金碧辉煌、苍劲古拙,结构雄伟奔放,用色夸张富丽,以剪、刻、凿、印、写、衬等技艺并用,材料和表现手法巧妙结合,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由于制作方法的差异,大致可分为纯色剪纸,铜衬料、例写料、纸写料、金花、银写料等几种。其作品是用剪刀或小刀在纸上或在特制的铜箔、银箔上剪、刻而成。

佛山剪纸源于宋代,盛于明清时期。从明代起佛山剪纸已有专门行业大量生产,产品销往省内及中南、西南各省,并远销南洋各国。古代,剪纸主要用途是汉族传统节日礼品的装饰、祭祀装饰、刺绣雕刻图样、产品商标等。随着社会的发展,佛山剪纸在传统的基础上,以其构图严谨、装饰性强、剔透雅致、金碧辉煌的特点,多以反映时代生活题材为特色,开创了传统艺术创新之路,在汉族剪纸艺术中较具代表性。

佛山剪纸在本地汉族民俗文化中有着重要地位,无论岁时节日、婚丧嫁娶、寿辰祭祀、交际礼仪,以至人们日常生活用品,儿童玩具都喜欢用剪纸作装饰。如春节,家家门楣上都贴上“五福临门”的横批,在横批下帖上五张铜衬料福字笺花钱;大神、祖先、门官、土地、灶君、井神等,在左右上角都插上一对“金花”;过去,佛山有金花行,生意兴旺。大神的金花有二层或三层,每层一张铜凿料剪纸,中间用通木架起,下层大、上层小,富于立体感,金花上还用绒球作装饰,十分夺目。图案多以金瓜顶、莲花座、中是左右招财童子。其他家神所用金花大致相同,祖先神用中号,其它神用小号,也是一至二层不等,婚嫁喜庆,所用礼盒、礼品都用剪纸贴上作装饰;七月摆七夕时,妇女们用剪纸装饰果盘、香案、烛台,放贡品的碗也用剪纸盖顶,姑娘们精心制作的冬瓜灯、芝麻船、柚子等以及各式人物扎作,都少不了用剪纸作装饰。通常,乞巧节所用的剪纸,也是姑娘们比手艺的项目之一。炮竹包装用剪纸作装潢、烟袋、茶箩(盛茶壶用)、米缸、甚至眼镜盒,人们都喜欢用剪纸作装饰。
此外,用的较多的是祭祀品。佛山俗例,丧祭要做七个“七”,每个“七”都要焚烧大量的祭品,尤其以“三七”为甚。所烧有金山、银山、金桥、银桥、大屋及屋内陈设、衣服鞋等等。这些纸扎品全都贴上剪纸装饰,如柜箱面和四角都贴上图案剪纸,连手帕都用剪纸作图案。

梁衍锋(2015-05-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