邯郸回车巷

家乡区县: 邯郸市临漳县

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年),邯郸知县肃察在此巷东口墙上镶有石碑,碑上刻有"蔺相如回车巷"六个大字。十年动乱中,碑及坊均被砸毁。1981年市政府拨款在原处立碑,并建石柱碑亭。碑高1.63米,碑文由汤振宇撰文,李守诚书。碑上横额"蔺相如回车巷"六字,为河北省原省长李尔重书。碑亭高4.4米,宽2.3米。七雄争霸,秦国最强,常扰赵境,公元前282年秦又遣使入赵,言愿以十五城换赵国和氏璧,蔺相如奉遣携璧入秦,当面揭露秦昭襄王的阴谋并巧计完璧归赵,因为国争誉立功,被列为上卿,位居大将廉颇之上。廉颇不服,扬言见面时总要给他难堪。蔺相如为顾全国家大局,对廉颇处处退让。一日,二人途中相遇,因道路狭窄无法相让,相如便主动退入小巷,请廉颇先行。后来廉颇明白了蔺相如让他的道理,十分感动,便背着荆条到相府门前请罪,从此将相和好,二人同心协力,共卫国家。这也就是为后世广为传颂的负荆请罪的故事。

回车巷 位于河北省邯郸市区串城街南段,全长约75米,宽1.8米,相传战国时赵上卿蔺相如曾在此处为大将廉颇回车让路,故名蔺相如回车巷。 明代万历十二年(1584年)邯郸知县萧察根据民众"心碑",在墙壁上镶嵌"蔺相如回车巷"六个石刻大字,1981年进行维修并建石碑亭,立石碑述其事,碑亭高4.4米,宽2.3米。碑文记载了蔺相如以国家利益为重,多次为廉颇回车让路,争取将相和好的历史故事。邯郸道(俗称串城街),是一条战汉风格的历史街区。是古代邯郸城的中心大道,是秦始皇的故里,是邯郸历史的重要载体。武灵阁、玉皇阁、秦始皇诞生地纪念馆(朱家巷、秦始皇故里)、蔺相如回车巷、蔺相如府、将军府、学步桥、慈禧行宫、邯山书院、张国彦宗庙、王琴堂故居、赵阙、清真寺、河北银行旧址、骑兵雕像群等人文景观荟萃。

陈美艳(2015-05-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