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赫有名的京剧大师梅兰芳从未到过潍县来演出过,但他却与潍县有着一段鲜为人知的尘封往事。
这件事还要从80年前的1925年说起,潍县的四喜班收到来自北京的一封信,收信人一栏写的是“四喜班孙君亲拆”,署名竟然是“学生梅兰芳”!见信后众人皆感到茫然与吃惊,再说了当时戏班内姓孙的有好几位,于是在班主的主持下几位共同拆信,细看了一下内容,才知是写给名伶彦福的。
这位彦福是咱们山东有名的花旦,才二十出头就唱红了鲁东大地,彦福是他的艺名,本名为孙楫,寒亭人。他有着一身好功夫,扮相俏丽,并且表演细腻入微,对刻画人物心理活动尤为传神。
彦福并未与梅兰芳谋过面,但梅兰芳看过他的戏,对他大加赞赏。
那是在1925年,奉军张宗昌坐镇济南,在他老父70大寿之时,在他的老家掖县给他的老父亲办庆典,因为老爷子爱看戏,他便把各地名角请来表演。就在这里的某天,梅兰芳刚演完了《梅龙镇》,本想卸妆后逛逛街,呼吸一下新鲜空气,体会一下当地的风土民情,顺便了解一下地方戏的特点。就在这时,他被戏台上的人物深深地吸引住了,梅兰芳看在眼里记在心里:单靠演员的做功,表情,不靠唱腔,不用锣鼓,少用念白,竟然也能把人物描述的恰如其分,栩栩如生,虽然有些地方口音重了些,但是确实演出水平很高,难能可贵!他认为如果他可以与他交流一下技艺,以此提高自己戏班内的花旦们的技艺就好了。他问了好几个观众,才打听到他的艺名与戏班,只知道姓孙之外,大家都不清楚。梅兰芳回到北京后,便立即写了一封信寄给潍县四喜班。
彦福接到信后是感到受宠若惊,但是却碍于自己是文盲的缘故,又因为有些自卑,认为自己是个乡下土包子,自己的演技好又是因为自己对老婆演的“苦肉计”才观察来的,他认为无法与梅先生交流自己的这段经历!又加上当时他到处赶场演出忙的不可开交,所以就没回信。
梅兰芳在北京盼着回信,并准备派人到潍县与其洽谈,结果等了好久都杳无音信,便只好作罢。
新中国成立后,彦福也想给梅兰芳先生回信,但是一是已经时过境迁,十几年过去了,二是不知道梅先生的具体地址,不好写信过去。便想着等什么时候梅先生来潍坊演出时,当面致意。但事有不巧,四大名旦都曾来过潍坊献艺,就唯独梅先生没来。就这样,关于信的事就这么一直耽搁了下来,成为了一段尘封多年的梨园往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