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包头的中秋节

家乡区县: 包头市昆都仑区

中秋节歌

八月里,是中秋,

月儿明,照九州。

月里兔,供毛豆,

鲜桃脆,老白酒。

拜月娘,望桂树,

云遮月,好兆头,

葡萄甜,月饼酥,

今年旺,来年收。

中秋之说

中秋节是中国人四大传统节日之一。“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祀》,当时,人们每逢中秋夜晚都要举行祭月活动。这一活动经过漫长的发展,到了唐朝时便形成习俗。到明代,月饼与中秋又紧紧地联系在一起。又因为这个节日是土地神的诞辰日,古人感激土地神的护佑才使人们春华秋实,丰收在望,给这个大节又增添了一种喜气。

在我国古代,人们把农历每季的三个月和每月的三十天分别称为孟、仲、季。因为农历八月十五是秋天的正中,所以称“仲秋”。“仲”即居中之意,而八月十五居秋天正中,故称“仲秋节”。这一天,因为月亮非常明亮,所以又称“月夕”。

包头人还有一个“不可抗拒”的风俗,在月升中天之前,夫人必须返回夫家,表示团圆和美;凡外出者,尽可能当日返回,以便全家团聚。包头人还另外有一个“规矩”,若因事实在不能返回者,比如出国或出差等,家人就会把月饼留一份,然后与槟果一同装进坛子里,等儿或女回来后再分享。一则表示归来有期,再则表示团圆如意。团圆实则也是晚辈对长辈的孝敬之举,是敬老之风,这个良俗早在周秦时即已形成。在中秋节这天,不仅要给老人赠送手杖和座凳,还要送可口的饮食。

赏月之说

中秋之夜,皓月当空,玉兔东升,此时,赏月活动便开始了。关于赏月,民间流传着一个美好的传说:正好是八月十五晚上,婆婆以月色好为由,让媳妇六姐趁月明纺线,六姐本来已经纺了很多线,又累又困,婆婆规定的数量没有达到,到四更时还有一半没纺完,于是六姐伤心地对月亮说:“月亮姐姐,求求你,让黑夜再长一些吧,等我纺完线你再走……”

突然,一条龙船从月亮里钻出来,只见嫦娥抱着玉兔端坐船中,六姐又惊又喜。嫦娥告诉她,说她每年中秋节的晚上都会划船到人间,送给苦难百姓一些金银,人们只要看见龙船就可以往家搬东西,这东西就是金银。

六姐赶快把纺车搬进屋,她的纺车立刻就变成一架金纺车,六姐不用纺线就有了一捆捆棉线,这之后,婆婆再也不敢虐待她了。因为六姐对婆婆说过,只要婆婆一打骂,月亮姐姐就会把金纺车收回。人们知道这件事之后,都希望能在中秋见到嫦娥的龙船,于是赏月的习俗由此形成。

包头人赏月的风俗在建国前颇为隆重,尤其在乡间,更趋神圣而壮观。家境殷实的人家,必将做一个特制的大月饼,称为“月光”,要供在一个香案之上,作为主要点缀。依次还要摆放西瓜、果类、酒馔、菜肴什么的。绝对不能没有毛豆,因为那是玉兔的最佳食物。若不“贿赂”玉兔,谁来给捣药纳福呢。

祭月之说

祭月是中秋节最普遍最重要的一个活动。祭拜的对象是月神———也称太阴星主、月姑或月宫娘娘。旧时集市上专门有画着月宫娘娘的月光纸,“请”一张贴挂在香案上,等月亮升起时,便燃烧香火。妇女儿童朝着月亮先拜,男子后拜。拜后才能分享祭品。

中国人的讲究颇多,有些所谓“忌讳”不乏有一定的封建迷信色彩,比如“男不拜月,女不祭灶”。这是典型的重男轻女思想。但古人不一定这么认为,他们按照阴阳理论,以日为阳,以月为阴,因男属阳,女属阴,祭月就是企盼和祝颂日月同辉,光明永存。

包头人祭月大多在院子中央。冲着月亮摆好供桌,除了月饼水果外,一颗硕大的西瓜是不能缺少的,而且要切成花篮状,象征年年丰收,年年好光景。又因西瓜也是圆的,故寓意圆如满月,团圆大吉。

南宋吴自牧的《梦梁录》中曾出现月饼一词,可见民间吃月饼的习俗大约始自宋代。那会儿月饼的形状、食料以及制作方法未必定型,可能因为中秋时食用,故称月饼。

不圆不叫月饼。《西湖游览志余》云:“八月十五日谓之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遗,取团圆之意。”

包头人做月饼别具特色,这是晋陕人进入蒙地后创造的一种特殊食品,不像广东和京津沪月饼那样讲究或奢靡,月饼馅儿没有什么五仁、百果、豆沙、枣泥、火腿等五花八门的馅料,而是朴实无华,味醇可口。可贵之处就是就地取材,本质本味,实实在在。比如胡油是本地榨的,面粉是本地磨的,月饼是炭火烤的,所有食料是本地产的。

月饼种类也不多,除了套饼,一般家户多为二油二糖:或甜或素。稍富裕的人家讲究做冰糖月饼,除赠亲友外,留着日后慢慢品尝。在没有冰箱的年代,为防止腐败,往往装入小坛,用槟果这种味浓味香的果实“煨着”非但不会变质,而且香味四溢。月饼圆,想来年(丰收)。月饼甜,盼团圆。中秋月饼是一种普通食品,但却象征着一种文化心声和文化理念。这种不变的永恒的民俗,是世界上任何一个国家或民族所不能比拟的,而中秋节也只是中国人许多节日文化之一。

中秋忌讳

中秋夜是一个神秘而有趣的夜晚。民间传说,每逢中秋之夜,诸神都出游赏月,也乐于到凡间与人们打交道,分享中秋之乐,于是也就形成了许多禁忌:

▲给月宫娘娘摆好供桌后,家人不能随意走动。要把在世的老祖宗搀扶出来,赏月亮,借仙气,这样就会益寿延年。

▲回娘家的媳妇,或外出的家人,此日务必统统回家,以示合家团圆,共度中秋。

▲家中男子不拜月。妇女儿童才可拜月。拜月前要洗手净面才可进香焚纸。

▲所有供品必须是“圆”的,忌说“切”、“掰”、“离”、“分”。

▲切瓜和月饼讲究花切,即切成月牙状或莲花瓣儿,忌一切为三。

▲供品忌供梨,也不吃梨,因忌讳“离”的谐音字。

随着迷信观念的消除,“供月”、“拜月”都一概变了,变成了人们企盼花好月圆,人寿年丰的美好祝愿。

姚佳慧(2015-05-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