楹联
2014年3月31日,高州市在市一中举行“中国楹联文化城市”和“中国楹联文化教育基地”授牌仪式。
楹联是汉语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是民族文化瑰宝之一。高州市积极抓好楹联文化教育活动开展和文化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的成效。据了解,该市楹联文化的群众基础良好,人才荟萃,2013年有中国楹联学会会员20人、广东省楹联学会会员32人、市级会员115人。在镇、街道、社区、机关、学校建立楹联分会16个,楹联爱好者达2000多人。开辟了高州一中、高州三中等楹联教育基地。投入大量资金,把高州冼太庙打造成为楹联文化标志工程;投资230万元在瀛州公园建起具有廉政教育功能的“尚义名区”的楹联标志工程。在纪念冼夫人诞辰1500周年楹联大赛中,投入25万,共征海内外楹联共10123副,入奖作品50副。为传播楹联文化,举办写春联、送春联等活动,每年送春联达13000多副。每逢春节,共售春联40多万副,直接经济产值1200万元,拉动消费1亿多元。
年例
年例是高州地区乃至粤西民间过年最隆重的一个节日,在农村素有“年例大过春节”的说法,也是茂名地区最具特色的一个节日。
光绪《高州县志·风俗》有载:“自十二月到是月(农历二月)乡人傩,沿门逐鬼,唱土歌,谓之年例。”据了解,明、清时年例已记入粤西的地方志,民国初年至解放初期比较盛行,后来曾一度中断。上世纪八十年代以来,随着改革开放和经济飞速发展,年例逐渐恢复。
在过年利时,通常会举办各种活动,其中最常举办的活动有:
1、“游神”活动
游神队伍有彩旗、香炉、菩萨、道士、纸船、炮手、长喇叭、唢呐、锵、锣鼓等等。彩旗上面写有与保佑、赐福等有关的话语,有的还注有此旗是由谁捐赠等。彩旗队伍主要由小孩子组成,前面由一个成年人举着一面大旗带领,站在整个游神队伍的最前面。有的地方还举有“出巡”、“回避”等等的牌子。炮手沿路隔一定的时间就燃放一个炮头,冲天一响。
2、文艺汇演
文艺表演的节目有粤剧、电影、歌舞、木偶戏、采茶戏、杂技、魔术表演、醒狮表演、烟花汇演等等,其中粤剧、木偶戏、采茶戏、杂技、魔术表演、醒狮表演分场分段由白天表演到晚上;电影、歌舞、烟花汇演一般安排在晚上至凌晨甚至通宵,烟花汇演一般安排在晚上晚饭后七至九点或夜间“间醮”时或凌晨三四点配合着当时震耳欲聋的鞭炮声进行烧船活动。
3、年例宴食
高州地区将过过年例分为“睇年例”和“食年例”两个部分,宴食在年例中也是十分重要的。主要菜式有:白切鸡、炒粉、扁豆炒鱿鱼、梅菜扣肉、鸡翅膀、红烧鱼、鲜虾等。有的地方年例的中午饭是吃素的,传说要等到“间醮”、拜神完后才可以开斋,晚饭才是“开大餐”的时候。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