余庆小叶苦丁茶

家乡区县: 贵州省余庆县

余庆小叶苦丁茶属多年生常绿植物,主要生长在海拔400-800米地区,混交群落的中下层,具有较强的耐荫性,适宜生长的条件为:温度14-17℃,生长的环境较为潮湿,Ph值5-7微酸性石灰土壤。 余庆小叶苦丁茶,系采摘木樨科粗壮女贞的幼嫩芽叶经加工而成,与广西、广东、海南等地生产的“大叶苦丁茶”是完全不同的植物,属不含咖啡碱的代用茶饮品,它生长在贵州境内乌江河流域喀斯特地貌中,该地的无污染环境为小叶苦丁茶提供了得天独厚的生长环境,使得余庆县生产的小叶苦丁茶品质优良。

余庆小叶苦丁茶的特色是色泽翠绿,香气嫩香持久,滋味微苦甘醇(微苦回甜),条索紧结,口感独特,具有“三绿”特征,即干茶绿、叶底绿、汤色绿。余庆小叶苦丁茶经中国科学院成都分院分析测试中心等部门检测,其含总糖2.7%、还原糖1.01%、蛋白质22.37%、茶多酚18.02%、水溶出物52.37%,同时含有多种氨基酸和人体所必须的微量元素,黄酮、γ-氨基酸和植物多糖、钠、钾、硒等元素含量较高,咖啡碱含量极低,仅0.087%。黄酮能治疗心血管疾病;植物多糖是生理活性物质,具有降血糖、降血脂、降压、抗炎等作用,且无毒副作用;钠、钾是人体必须的常量元素,血压的高低与钠、钾有关,因此,余庆小叶苦丁茶是一种集保健、药用为一体的代茶饮品。

余庆小叶苦丁茶作为民间传统的野生饮品,历史悠久,据《余庆县志》第二篇第五章第一节记载有“小叶女贞”;第十一篇第二章第二节记载:“康熙《余庆县志》,将茶叶列为县内土产类记载。……为零星种植,手工制作,品质不高,群众多饮野生苦丁茶、甜茶等。”其加工制作的苦丁茶除满足县内食用和销售外,还远销周边县。
二十世纪七十年代前,苦丁茶仍以利用野生资源加工产品和饮用,七十年代后,部分农户开始房前屋后的零星种植,扩大了苦丁茶产品数量,在加工上仍保持传统工艺。1998年起,余庆县委县政府决定将苦丁茶的发展列为解决“三农”问题的支柱产业,采取“公司 基地 农户”的模式推动发展,建成小叶苦丁茶园面积3.7万亩,年产茶青150公斤,亩产值2000元,亩产干茶35公斤,亩干茶产值5600元。

成品性状

叶呈卵状长圆形,革质,不皱缩,有的纵向微卷曲,上面黄绿色或灰绿色,有光泽,下面黄绿色。味微苦。

化学成分

含熊果酸(ursolic acid)、β-香树脂醇(β-amyrin)、羽扇醇(lupeol)、蒲公英萜醇(taraxerol)等。

苦丁茶的鉴别

国内同名为苦丁茶的植物有十多种,由于种类不一,品质也大不相同。经现代医学证实,只有冬青科的大叶冬青苦丁茶才是最理想的饮用苦丁茶。大叶冬青苦丁茶又名甜茶叶,为常绿乔木,因其汁清香可口,回味甘甜而得名。其种类又可分为长叶种、卯叶种、小叶种。其树生于阴湿的山谷杂木林中或溪边,高可达数米,树皮赭黑色或灰黑色,枝条粗大,平滑,新枝有角棱。叶厚革质,螺旋状互生,长8-25cm,宽4.5-8.5cm,边缘疏生锐齿牙,两面均无毛,叶柄粗。花雌雄异株,或单性花与两性花并存,黄色或白色,花期4月,果期11月。

WangZiYing(2015-05-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