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子桥古今

家乡区县: 贵州省都匀市

古代
百子桥为郡人唐文升捐资创建于清乾隆五十一年(1786年)。当年唐氏已过半百,膝下无子,欲架桥以求继嗣。唐家祖上耕读为本,但却认为“积田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种;积书以遗子孙,子孙未必能读;积德以遗子孙,子孙长享太平之福”。唐文升秉持“家训”,独资建桥,历时五载,于乾隆五十六年(1791年)落成。时任都匀知府孙廷相题赠“功半洛阳”匾嘉其善举。其后,唐文升的后代在桥上添建“耸翠亭”。著名清代史学家、贵州学政洪亮吉曾登亭四眺,并作《登剑江耸翠亭望西北诸山》诗:“沿流都有鹭鸶飞,空翠时时沁客衣。忽讶危崖突人影,似惊鸣镝启山扇。回潭西去绿氵云氵云,一角楼台上夕曛。倾耳却闻空际响,入山云斗出山云。”
咸丰五年(1855年),耸翠亭毁于兵燹。光绪十一年(1885年),唐泽芳修复桥亭,时任都匀知府罗凤仪题赠“缵绪宗功”匾。清末,剑江连年暴涨,桥基多处受损,唐文升六世孙唐树衡与族人倾力维修。

当代
1944年底,日寇进犯黔南,守军炸桥溃逃。其后复经修葺。
解放后,仍作公路桥用,并于桥面两侧增建人行道和铁护栏。20世纪80年代,另建公路桥行车,百子桥退位,遂于桥上修建歇山顶桥屋,两端修建六角攒尖顶桥亭,桥头安置石狮,广种竹木,使百子桥的社会功能发生了很大变化。
当初唐文升修建百子桥,为的是积德求子。其后裔世代维修百子桥,出于“缵绪宗功”。而如今的百子桥,随着社会的发展和时代的变化,成了都匀人民休息娱乐的文化活动场所,同时还是买卖民族民间工艺品的特殊商场。
列入文物保护
历经沧桑的都匀百子桥,由于具有重要历史价值,[2] 于1983年被都匀市人民政府公布为市级文物保护单位,1999年,被省人民政府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有识之士建议,利用桥上建筑,举办桥梁展览,浓缩展出市内各种新老桥梁的照片、模型、图纸等相关资料,在“桥城”都匀的龙头桥上筹建别具一格的桥梁博物馆,为贵州南线旅游增加一个亮丽的景点。

我的能力秀首页:http://www.wm23.cn/qinpp
我的梧桐子首页:http://www.wutongzi.com/uc/29655710.html
我的博客首页:http://blog.sina.com.cn/mianbupan
我的微博首页:http://weibo.com/3815432056/profile?rightmod=1&wvr=6&mod=personinfo

泡泡(2015-05-03)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