改革开放以来,黔南州经济建设取得了巨大成就,综合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
2002年全州国内生产总值达到115亿元,人均GTP2984元,财政总收入达到12.6亿元。
现全州以交通、通信、电力、供水等为主的基础设施建设步伐加快,以矿产、生物资源开发为依托,初步建立和形成了烟草、化工、建材、冶金、医药、轻纺、食品工业等为主导的产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当前,全州正抢抓机遇,乘势而上,加快发展,缩小差距,按照打好”四张牌”(民族、旅游、生态、特色)发展思路,敞开四扇对外开放大门(都匀、独山、龙里、惠水),建设三条经济带(贵新南下通道、瓮福磷化工、蒙江—红水河流域),培育一个民族生态旅游区(荔波、三都),发展七大支柱产业(烟草、化工、医药、电力、冶金、畜牧、旅游),建立五类经济园区(工业、农业、第三产业、旅游、新技术),实施八项突破(扶贫攻坚和农民增收、调整农业和农村经济结构、加快小城镇建设、大生态建设、非公有制经济发展、深化企业改革、旅游业发展、重点项目建设)全面推进小康社会建设步伐。
以黔桂、湘黔铁路和黔桂公路、贵新高等级公路为主的黔南交通网络四通八达,南下通道直达沿海,320、321国道和马遵公路、册三公路横贯其间;全州大部分乡镇村已通公路,州府往各县市已全部通三级以上油路,州府都匀距贵阳龙洞堡机场仅140余公里,高速公路直达。荔波机场正在修建。
全州12县市已全部开通程控电话和移动电话,乡镇全部通程控电话,大部分乡镇衬已开通移动电话,相当一部分机关单位和家庭已建立宽带网或局域网,在城镇随时可以国家电网已覆盖全州大部分地区。全州江河纵横交错,电力资源丰富,理论蕴藏量209万千瓦,可供开发的达60多万千瓦。2x1.6万千瓦的荔波大七孔水电站已建成投入运行。
黔南州自然资源丰富,现有耕地面积290万亩,有园地88万亩,森林630多万亩,草场1300万亩,宜林荒山1073万亩。已查明的矿产品有近50种,主要矿藏有磷、煤、硅、锑、汞、金、铜、铅、锌、黄铁矿、赤铁矿、重晶石、水晶石、大理石、花岗石(辉绿岩)、石灰石等。其中瓮福一带磷矿储量达10亿吨以上,平均品位高达25—30%,为我国特大型磷矿山之一;锑矿多处发现,现已开采的独山锑矿拥食矿储量达大矿山规模;罗甸辉绿岩藏量丰富;煤炭储量15亿吨,品种齐全,质量好,易开采。
动物资源有传统饲养的牛、猪、马、羊、鸡、鸭、鹅、鹌鹑等;野生动物繁多,属国家保护的稀有野生动物品种有豹、虎、麝、锦鸡、猕猴、穿山甲、娃娃鱼等;野生植物有1700多种,其中观赏植物150多种,药用植物有1000多种,有重要价值可采收或种植的有三七、冰片、桔梗、天冬、龙胆草、金银花、天麻、杜仲等150多种,是药物发展的大好基地,此外,州内还盛产桐油、生漆、核桃、香菇、木耳、蜂蜜以及桃、李、柑桔等土特产品,黔南的烤烟、惠水黑糯米及黑糯米酒、都匀毛尖茶、贵定云雾茶、瓮安青山茶、罗甸上隆大叶茶等在国内外均享有盛名;独山盐酸菜、三都九阡李和九阡酒、都匀匀酒、惠水牛头牌牛肉干、平塘黄金应子和牙舟陶瓷、荔波银器以及香烟、姜粉、百合粉、苦丁条等多种产品在国内市场占有一定份额。
都匀毛尖茶是中国十大名茶之一,茶色、香、味、形惧臻上乘,明代即为朝廷贡品,1915年曾获巴拿马国际赛会优质奖。1956年毛泽东主席命名为“都匀毛尖”。此后还在国内外多次获奖。
独山盐酸菜是贵州著名特产,助消化、开胃口、有营养,被鲁迅称为“中国第一素菜”,1984年获国家旅游产品一等奖和“旅游食品之花”的美称。
惠水黑糯米酒能补气益气、补脑健肾、收宫健身,入中药,有内服滋补、外用接骨生肌之效,黑糯米素有药米之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