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不在高,为民则行;权不在大,秉公则灵;业不在显,拼搏则成;名不在求,人心是秤。”这是张鲁回族镇南街村村民、82岁的李寅堂在他的回忆录中写到的一句话,也是他的人生信条。
李寅堂两岁起随父母两次闯关东,3岁丧母,9岁丧父,跟随外祖母艰难过活。自1951年考入县供销社到1993年从县法院退休的42年间,李寅堂工作作风深入细致,乐于助人,备受称赞。退休后,他回到张鲁老家,本可以颐养天年的他拒绝安逸,将精力投入到家乡文化建设中去。
2011年,李寅堂萌发了在家乡成立京剧协会的想法。他的提议得到张鲁文艺爱好者的广泛支持。11月25日,张鲁回族镇农民艺术团正式成立。原来设想的“振兴京剧”仅成为艺术团的一小部分,快板、相声、豫剧、四平调等戏曲形式都“拿”进来,又推荐出了团长、副团长、理事,张鲁回族镇从此有了广大农民尤其是聚居于此的众多穆斯林群众的民间文艺团体。
艺术团的成立激起了当地群众参与文化活动、歌唱美好生活的热情。艺术团没有启动经费,李寅堂就自掏腰包,给艺术团买暖瓶、洗脸盆、水壶等,并提供日常活动经费。现在每年过年,民族艺术团都会做春节汇报演出,他们自编自演的《老婆喜领养老金》、《我们喜迎十八大》、《夸女婿》、《八大碗》等富有浓郁地方和民族特色群众喜闻乐见的节目,在当地先后演出100多场,深受群众欢迎。
为了更好地宣传地方文化,李寅堂已经写完并出版了《张鲁魂》《李寅堂回忆录》两部书。在此基础上,他正忙着整理《鲁西回族古镇张鲁》的编写工作。李寅堂说,张鲁是古镇,地理位置偏僻,文化落后,但抗日、解放战争作出的贡献大得很,仅烈士就有33名。要是让80多岁的人说说故事,那些好人多得很。“我退休后就在想,怎么把张鲁的好人好事宣传出去!一个偶然的机会认识了延保玉,我搜集资料,他执笔写书。”
现如今,李寅堂老人有了更加宏伟的计划:把张鲁走出来的英模人物,拍一部电影。“我想用一两年的功夫,把《回民游击队》拍成作品,这个可歌可泣的故事直到现在还鲜为人知。”李寅堂对自己下一步的计划,信心满满。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