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是京三角之天津
京三角作为重大国家发展战略的提出,为天津市的跨越发展提供了难得的机遇。不要一心想与河北省争夺首都资源,一定要从国家发展的大局出发,从京三角的整体出发思考天津的发展。
1.生存共同体意识——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三位一体
国家发展京三角的战略实施之日起,京津冀已经成为生命共同体,生存和发展共同体,成为一家人。京津冀在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建设上要重新布局和谋划,天津应该发挥组织协调作用。北京作为首都资源丰富实力雄厚,河北省长期处于护城河、缓冲区、奉献者的地位经济政治不发达,天津市处于中间位置,最有发言权和协调资格,要有三位一体协调发展迅速崛起的自觉,经过精心谋划做到京津冀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扬长避短,优势互补,以整体的优势横空出世。
2.发展正相关意识——相辅相成,相得益彰,中心崛起
京津冀成为一个生命共同体,一荣俱荣,一损俱损,要尽快建立京津冀权威协调中心,使京津冀成为相对独立协同发展的联合体,经济、政治、文化等各种资源分别优化组合,减少重复建设的浪费、对外竞争的无序、互相借力发展的障碍。如果实现京津冀资源和建设的相辅相成,相得益彰,就会早日实现国家发展的中心崛起战略,有力助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
3.助推粘合剂意识——津冀携手,疏解京忧,三角出世
在京三角发展战略中,京津冀地位有双重性,就京三角本身而言,原则上三者地位应该是平等互利共赢的,差距是暂时的,是由特殊的社会原因造成的,互有长短,具有相互依存的联系。但从国家角度看,北京作为首都的政治和文化中心地位是显而易见的,津冀处于护卫、爱护、遵从的地位。因而,津冀要自觉联合起来以维护北京政治文化中心地位为特色,谋划经济和文化发展事业。
总之,京三角发展要有一盘棋意识,天津应该发挥第二提琴手作用,发挥主持协调工作的功能。
经济搭台文化唱戏
京三角的发展要高起点,可持续,有后劲,必须有文化味,打文化牌。
1.经济着眼民生重点——净化环境,服务生活
当今中国经济发展的目的是提高民众生活质量,增强国家综合国力。其中民生问题是重中之重。当前京三角地区民生的重大问题是环境污染,所以经济建设上把净化环境作为着眼点,不仅是经济问题,也是政治问题。在工农业布局和生产理念上都要把服务生活,改善民生作为重点。
2.产业着眼全球前沿——高新产业,自主产权
京三角应该在科技强国战略中发挥重要作用,不能走工业化建设的老路,必须着眼于全球科技前沿,站在信息时代的高度,以扭转中国国大不强,科技创新落后的局面为己任,大力发展高新技术,把科技发展和技术创新作为头等大事来抓,在自有知识产权方面异军突起。
3.发展着眼文化内涵——文化产业,文明内涵
京津冀具有地缘相接、人缘相亲,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交往半径相宜,相互融合、协同发展的基础。京三角要以文化建设立足,以提高区域文化内涵为重点,以文化自觉带动文明高起点,成为社会文明民主党的典范。
谱写中国文明史
新篇章
京三角建设是书写中国文明发展史,天津市作为京三角的第二提琴手应该有所作为。
1.中国副中心:转移部分首都功能
天津作为历史悠久、文化发达、与北京交通便利和国际知名的直辖市,理应承担疏解首都部分功能的任务。北京周边河北省的城市的规模地位和设施很难承担这一重任。
2.冀文化中心:京津冀文化集散地
京津冀地域一体、文化一脉,历史渊源深厚。中华文明五千年不断,其中京津冀是活化石级区域,古代九州之首的冀州至今存在,冀文化涵盖了人类起源、战场、游牧文明、农耕文明、海洋文明,古代赵国、燕国,封建王朝首都,近代洋务、现代革命等几乎人类文明的方方面面。北京作为国家中心任务繁重,天津可以发挥文化集散地优势,成为冀文化中心。
3.京三角中心:建立协同发展中心
作为重大国家发展战略的京三角发展,必须协同发展,天津市应该争取协调京冀关系发挥中介作用的重要角色。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