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面花,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图饰纹样,与丰富的民俗风尚紧密结合,展示出人类生死繁衍,代代相传的程式,蕴含着朋门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热爱。
民间农妇用特等面粉借助用针、梳、刀、剪等工具,靠捏、剪、修,缀成各种图案形象栩栩如生,绚丽多彩,丰富民间民俗文化生活,体现着劳动人民纯朴意愿,促进了历史发展,推动了社会进步,发挥聪明才智,想像丰富,构思新颖,匠心独具,巧夺天工,技艺精湛,风格独特,代代相传。
1983年西安展出,1985年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深受专家、学者,以及一些外国朋友的赞誉,展品并在民族文化宫收藏,尔后又多次知口省市民间艺术展,1998年在省“新桃源杯”面花大赛中荣获一、二、三等和组织奖全部奖项。2004年,在全省优秀民间艺术品观摩展中荣获二等奖, 2004年被陕西省文化厅授于陕西民间艺术之乡、面花之乡。在2005年的“黄土寻根民间艺术展”中荣获一等奖。2009年全省面花大赛中荣获银奖。[1]
2艺术特征
澄城面花的特点:
一是造型生动,图饰鲜活。民间艺人以丰富的想象力,大胆的夸张手法,制作的各种花鸟虫鱼、动物人物。栩栩如生,活灵活现,使专业艺术家叹为止观。
二是粗犷、厚实,色彩对比鲜明。澄城的面花象澄城人的性格,粗犷、豪爽实在,澄城丧葬的花奠馍可以说全国第一大,女儿纳良蒸的包包馍,个人可吃三到四天,一般花馍都是大红大绿,给人一种红红火火、生机勃勃的感觉。
三是寓意深刻,内涵丰富,图饰纹样,与丰富的民俗风情紧密结合。如:孩子满月的“鱼变娃”,是生殖繁衍的象征。祝寿,寿桃上贴的“福”“寿”字,意寓老人福如东海,寿比南山,红白喜事多用大花鸡,示意吉祥如意。古历九月九,娘家给女儿送,“糕”与“高”同音,有生活节节高的意思,象县北人做为枣糕,有早生贵子的意思。正月十五,大人给小孩送鹣鹣馍,鹣鹣足人们传说中的一种漂亮小动物,民间艺人说鹣鹣做得越漂亮,孩子就长的漂亮,因此鹣鹣馍的眼睛不能太深,也不能太浅,蒸鹣鹣馍中间要包点油拌馍渣、葱花,以示空心,希望孩子长大聪明,民间常说的白事,死了人的事,人们穿白戴孝,用的所有东西都是白的,以白示孝,但蒸的花馍却是花花绿绿,色彩鲜艳,实际上是祈祷死者到天堂后的生活美好。花馍上的戏剧人物也有陪葬的意思。
澄城人就是这样,用这种具有地方特色的面花艺术,展示生活,装扮生活,也反映了澄城人对美好生活的祝福和热爱。[2]
3主要价值
面花形象可爱,栩栩如生,再施上红、绿、黄等鲜艳的食色良缀,既是观赏的艺术品,又是食用的面制品,其类型婚寿送礼屯馍,丧葬祭奠花馍,婴儿满月花馍,节日陈设花馍等。
面花作为农村最具实用性的艺术品,现在仍然足婚丧嫁取、生子、庆寿、四时八节来亲戚,串邻里,访朋友的馈赠佳品,丰富的民俗生活为面花艺术的流传提供了肥田沃土,体现着劳动人民的纯朴意愿,呈现着民俗风情的精神奥秘,仿佛天女撒向人间的烂漫山花,美化人民的生活,对丰富人们的精神生活和物质生活有着不可十氐估的作用。对弘扬优秀的传统文化起着促进作用。澄城面花以它独特的造型艺术,丰富的文化内涵,广泛的应用范围,深深的扎根于民间。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