澄城刺绣是一种集观赏与实用价值于一身的民间手工艺术。她在美化生活的同时,还潜移默化地陶冶着人们的情操,被广泛地应用在生产生活和婚丧嫁娶、节日祭祀等各种民间活动中
澄城刺绣,承载着厚重的传统文化和生活理念,渊源流长数千年,是珍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在关中平原东北部的澄城县是这种民间艺术的发祥地,这里自秦汉时始设县邑,境内沟壑纵横,宜牧宜农,老百姓过着男耕女织的农家生活;这里民风淳朴,澄城人被称为“澄城老哥”,更是彰显出澄城人重情信义的禀性,农业耕种历史的沉淀为澄城刺绣的产生和发展提供了肥沃的土壤,也给澄城刺绣打上了深厚的农耕文明的烙印。 澄城民间剌绣是一项传统的民间艺术项目,分布在全县广大民间。史学家邹衡著《商周考古》一书,就有对茹家庄早周墓出土的丝织品的描述:“大都是平纹织品,要使人注目的是一块斜纹提花织物……刺绣的印迹发现一处,有很鲜艳的朱红和石黄两种颜色,绣法则采用今天辫子股绣的针法,针脚也相当均匀齐整,说明刺绣技巧是很熟练的。”由此可见,在三四千年以前的商周时期剌绣已经发展起来。茹家庄乃宝鸡地区,与澄城同在陕西境内,从现在征集到的古代绣品与宝鸡的风格式样大致相同。因此,澄城刺绣的历史渊源也可追朔到商周时期。明清时期,凡出嫁的姑娘都必须学会剌绣的技艺,否则会被婆家看不起。传说在刘家洼某村,有一位姑娘长的眉清目秀,体态窈窕,熟读史书,能赋诗作画,却没有学会剌绣的技艺,婚后被婆家休弃。她羞愧难当,写了一首长诗,忧伤离去。这件事,传入宫中,皇上为此惋惜。由于年代久远,哪位皇帝无法考证,长诗虽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但这个故事却在民间远远流传。通过这个传说,进一步说明澄城剌绣的历史久远。澄城民间刺绣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绣品的用途广泛。小到农家中的被枕、服饰、衣戴佩物、婚嫁礼品无处不有。如围肚、裹兜、烟袋、裙子、绣鞋、被面、头夹、信杈、绣球、荷包、腿带、腰带等。大到屏帐、桌单、神案围裙等。
二是图样和题材广泛,大多根据实用需要而选择。小孩的肚兜多以花卉、仙桃绣在中间,再以蝙蝠万字组成边缘图案,取蒸蒸日上,长命百岁,福禄吉祥之意。门帘、信衩,多取神话传说、民间故事等有情节的内容,也有花鸟、蝴蝶再配以吉祥话语。枕顶的花样,既有各种飞禽走兽、花草鱼虫、人物故事等主题文样,又有千变万化的花边,还有各种吉祥文字。
所用器具
澄城刺绣所用器具。古代人多用绸缎作面料,现代人用绸缎、棉布、料子布均可。二是撑子。用两根竹条制做成两个圆形活口套圈套在一起使用,用来把布料绷展。三是绣花线。古代人多用丝线,现代人也用棉线,或青纶线代替丝线。四是绣花针。一种用来平绣的尾眼小针,一种是用来提花绣的头眼敦花针。五是花样。有的是把花画在面料上,有的则用纸剪成花样贴在面料上。澄城刺绣的手法有平绣(俗称扎花)。锁绣,俗称挂线花。提花绣,俗称敦花。剪贴绣,把各种颜色的布料剪成花,叶、杆、飞虫、小动物等,再绣在面料上。
澄城刺绣 - 基本特征
澄城刺绣的基本特征是针工细腻,花形简洁大方,颜色搭配和谐。并富有深刻的内涵。学习刺绣的女孩大部分心灵手巧,加之母亲的精心指教指点,有的甚至不惜打骂体罚。俗话说:“三年磨出一个绣花娘。”因此她们针工娴熟,错落有致,宽窄相同,疏密适度,技艺精湛,绣出的花草如刀刻一样齐整。澄城刺绣在花形方面简洁大方,没有大红大绿的渲染,而是淡雅适度,清秀劲拨,显得活灵活现。
以象征和托物寄意的手法,也是澄城刺绣的一大特征。人们希望幸福,借同音物,如蝙蝠、佛手以象征“福”,人们希望摆脱贫穷,加官进爵,常借用美丽的梅花鹿以象征“禄”,包含鼓励上进之意。人们希望长寿,凡送寿礼则借用桃、寿星、仙鹤象征长生不老,贺喜则借以喜鹊;用鸳鸯龙凤表示夫妻恩爱;福禄寿喜已构成一组观念,它可以襄括全部幸福内容。如用蝙蝠桃子双线相结合,寓意福寿双全,五只蝙蝠围绕寿字,寓意“五福奉寿”,胖娃娃手持莲花,怀抱大鱼寓意连年有余,俗话说:“画中有戏,百看不烦。”一些美丽的神话传说和戏曲人物,也是刺绣品的表现题材,显示它在生活中的强大力量,牵连着千千万万人的心。
澄城刺绣 - 澄城剌绣文化内涵
澄城剌绣文化内涵丰富,以象征和托物寄意的手法,也是澄城刺绣的一大特征。人们希望幸福,借同音物,如蝙蝠、佛手以象征“福”,人们希望摆脱贫穷,加官进爵,常借用美丽的梅花鹿以象征“禄”,包含鼓励上进之意;人们希望长寿,凡给老人剌绣衣物,有桃、寿星、仙鹤象征长生不老;送给新婚夫妇的被面、门帘,多绣喜鹊、鸳鸯、龙凤等图案,表示夫妻恩爱、婚姻幸福美满。福、禄、寿、喜已构成一组观念,它可以襄括全部的幸福内容。如用蝙蝠桃子双线相结合,寓意福寿双全。五只蝙蝠围绕寿字,寓意“五福奉寿”。胖娃娃手持莲花,怀抱大鱼寓意连年有余。女儿出嫁裹肚上绣的石榴,寓意多子多福,有的给丈夫的烟袋绣上桃子,寓意爱情专心。一些美丽的神话传说和戏曲人物,也是刺绣品的表现题材,大都绣在屏风和挽帐上边。如“安安送米”、“梦中哭竹”等。俗话说:“画中有戏,百看不厌。”一针一线,把母亲对孩子的爱和希望,绣进了花朵,同时也反映了民间女子、忠贞不渝的爱情信念和对美好生活的追求向往。 澄城刺绣1985年在北京民族文化宫展出时,受到国内外专家的好评。2004年,省文化厅授予澄城县刺绣之乡。
澄城刺绣 - 基本情况
刺绣的基本内容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绣品的用途广泛:小到农家中的被枕服饰、衣戴佩物、婚嫁礼品无处不有,如围肚、裹兜、烟袋、裙子、绣鞋、被面、头夹、信插、绣球、荷包、
澄城刺绣
澄城刺绣图册
腿带、裤带等,大到屏帐、桌单、神案、围裙等。二是绣品的内函丰富。澄城刺绣图饰的题材和内容非常广泛。其中有龙凤呈祥,吉庆有鱼,福禄寿喜,生活风情,动物花草等,其施针用线和配色不拘一格,以服从于各种主题需要,鲜艳强烈的色彩,流动飞扬之气势,讴歌着生命的起源和民族繁衍这一重大而古老的主题。如婚嫁礼品中的连年有鱼和石榴百子等图饰,当地群众用象征的手法表现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同时体现了含蓄、淳厚,理节性的东方美学法则。澄城刺绣能手在长期的刺绣过程中,还创造了无数的奇花异草,这也是澄城刺绣之乡令人震惊的特色,夸张变形的艺术手法可与世界上的艺术大师相比美。
澄城刺绣 - 历史渊源
我国的民间刺绣历史悠久,它伴随着妇女的缝纫而产生,穿针引线,巧粗密致,绣出美丽的图案。史学家邹衡著《商周考古》一书中就有对茹家庄早周墓出土的丝织品的描述:
澄城刺绣
澄城刺绣图册
“大都是平纹织品,要使人注目的是一块斜纹提花织物……刺绣的印迹发现一处,有很鲜艳的朱红和石黄两种颜色,绣法则采用今天辫子股绣的针法,针脚也相当均匀齐整,说明刺绣技巧是很熟练的,由此可见在三四千年以前的商周时期已有很大的发展与成就。”茹家庄乃宝鸡地区与澄城同在陕西境内从现在征集的绣品与宝鸡的风格式样、内容形式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澄城刺绣的历史渊源也可追朔到商周时期。传说在明清时期刘家洼某村,有一位姑娘长的眉清目秀,体态窕窈,熟读史书,能赋诗作画,却没有学会剌绣的技艺,婚后被婆家休弃。她羞愧难当,写了一首长诗,忧伤离去。这件事传入宫中,皇上为此惋惜。由于年代久远,哪朝哪代无法考证,长诗虽没有留下只言片语,但这个故事却在民间远远流传。通过这个传说,进一步说明澄城剌绣的历史久远。1985年在北京展示,引起轰动,受到专家学者的青睐,2004年被陕西省文化厅授予陕西省民间艺术刺绣之乡。
澄城刺绣 - 相关物品
1、专门用于绣花的针,俗称扎花针,非常细小的尾眼针。
2、专门用于绣制提花制品的头眼针,俗称敦花针。
3、布料、棉布、绸缎均可。
4、撑子:用来固定布料,一般用竹条制作成双层圆形。
5、丝线有两种,一种是上了劲的丝线(两根或三根合在一起),一种是不上劲的丝线,俗称打拍线。这种丝线绣的花平整、细腻、线和线中间几乎看不到缝隙,给人一种贴上去的感觉。有时也用五颜六色的棉线代替丝线。
6、花样,有的是把花画在面料上,有的则用纸剪成花样帖在面料上,刺绣的手法,有平绣,俗称扎花,提花绣俗称敦花,锁绣俗称挂线绣,剪贴绣,把布料剪成各种各样的花叶虫动物等,再绣到面料上。
澄城刺绣 - 濒危状况
澄城刺绣虽然有较高的历史价值和艺术价值,但由于社会的发展,机绣品越来越多,代替了民间的手工刺绣。人们的商品意识增强,手工制作成本大,效益低,再加之从事这个项目生产的人大部分都在七十岁以上,有的已经过世,有的体弱多病,身体尚好的,时常还做一些鞋垫,小娃的虎头鞋、端午节的香包等,用料和做工都不如以前那么讲究,从目前考察的情况看,更多的传统饰品走向衰落,濒临灭绝。如不及时抢救和保护,将会造成传统文化的缺失和遗憾。
澄城刺绣 - 主要价值
一是审美价值
澄城刺绣,无论是针工花样,还是色彩搭配,千针万线,一丝不苟,绣出的图案象刀刻一样齐整,线与线之间几乎看不到缝隙,似乎是平贴上去的,加之深刻的文化内函,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委员会委员,靳之林教授讲,欣赏澄城刺绣,给人一种如诗如画的感觉。1985年澄城刺绣在北京出展进,受到了国内外专家的好评。2004年,被陕西省文化厅授予陕西省民间艺术剌绣之乡。
二是历史研究价值
澄城民间刺绣,反映了澄城古代的聪明才智,和她们勤劳、淳朴、对艺术的执著追求。我们认为澄城刺绣象一部史书,透过这部史书,可以看到古代民间妇女那漂逸的长发,窈窕的身材,身着各式各样的绣花服饰,向我们走来。
三是民学研究价值
澄城刺绣保留了渭北地区的传统手工刺绣艺术。从它的构思、图案、用途看,是研究渭北一带民众的信仰观、人生观、审美观的最好材料,体现了他们的感情气质、心里素质和民族精神。
澄城刺绣 - 种类
澄城刺绣的绣品种类非常繁多,按照功能可以分为四十余种。生活中应用比较多的有:枕顶、被面、鞋垫、围裙等十余种。走进一户澄城普通家庭,你会发现像是走进了一座民间艺术的殿堂,绣在枕顶上、被面上的“花好月圆”、“龙凤呈祥”,绣在围裙上、信插上的“风穿牡丹”和四季花草图,让你目不暇接。如果有幸,前些年的嫁妆,绣有“鱼戏莲”的云肩、“鱼莲变娃”的裹肚。更有寓意老人长寿的松柏、仙鹤,为企盼儿子长大后功名富贵绣的“五子登科”“官上加官”马夹,为护佑孙子、外孙健康成长的“布老虎”。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