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港市汉族使用的文字相同,三区两县市(港北、港南和覃塘三区,县级桂平市,平南县)的语言有白话(粤语的俗称)、客家语(俗称麻介)、闽南语(俗称“福建话”)、普通话三种。其中粤语方言在贵港各方言中占主导地位,但内部差异较大,比如贵港白话由于语音的不同而自己创造了一些“土汉字”,如“妫”(妈妈)。这些自创的土汉字多在师公戏的唱词中出现,在其他场合是不通用的。客家语乃是元明时期随着客家人的迁徙而被带进贵港地区的,在整个贵港均有分布,内部差异不大。闽南语,在贵港的桂平和平南两地有闽南语方言岛,也都是由明清时期的福建移民带进来的,操闽南语的居民只是在家中使用,在外使用白话交流。[10]
粤语,俗称白话。在贵港市辖三区有四种白话,分别是贵港白话、广州话、梧州白话、佛山白话。贵港市辖区居住有讲广州话居民的地方:贵港沿江的贵城镇、石卡镇、三里镇等乡镇及附近各大造船厂。讲梧州白话的有石卡街(石东街)、三里街、五里街及附近村屯,而讲佛山白话的只有黄练街、古樟街(居委会)、木梓街三个圩镇(不包括村)。其他地方的人也能讲以上的白话,但只限于交际时和舞台上,不用于平时家常交谈。[11]
贵港白话,俗称贵县街话现多称贵港话。讲贵县话者分布于江南各个乡镇及江北的贵城、石卡(除石卡街外)、五里(除五里街外)、三里(除三里街外)、覃塘、东龙、大圩等地,以“贵县街话”为代表。贵县话属粤语勾漏片,虽然贵港话吐字发音与广州话存在较大的差别,但相比之下四邑片粤语和广府粤语的差距更大,比如,台山话、开平话与广州话差别非常大,而两地又很靠近,同时贵港话与勾漏片粤语的代表方言玉林话又有较大分别,贵港话相对音清而玉林话音浊。[12]
客家话,俗称“麻介”。讲客家语的分布于桥圩、木格、湛江、东津、瓦塘、八塘、东龙、覃塘、蒙公圩、三里、五里等地的圩镇或村屯。客家语与壮话、贵县话是贵港市三大语言,人数几乎各占贵港市人数的三分之一。
普通话(包括桂林、柳州话),民国时期称为“官话”,能听懂的人很少,会讲的更少。解放后,南下干部讲普通话,驻军讲普通话,中小学实行普通话教学,平时收听的电视广播也大多是普通话。人们都能听懂普通话,少、青、壮年人也能讲带乡土音的普通话。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