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枝岩脚面

家乡区县: 六盘水市六枝特区

岩脚面,贵州省六枝特区特产。岩脚面起源于清朝中期,以香,滑,劲,脆的纯天然独特风格闻名省内外,生产于气候炎热,溶洞众多,矿泉水水质清澈甘甜,矿物质和微量元素丰富的卡斯特环境中。
古镇岩脚,是古蜀群通往夜郎国和南下番禹的要道,古称黑洋大箐,原是一片原始森林。明朝末期,有张、杨、穆三公到此避难隐居,后来发展成村镇,迄今已有500多年的历史。在前清和民国时期,岩脚是川盐的集散地,又是黔西一带十几个县的商贸中心,“山间铃响马邦来”,昔日的岩脚商贸集市,市场繁荣,素有“小荆州”之称。
岩脚不仅有悠久的历史,而且山奇水秀,环境优美,得天独厚的地理、水源、气候、植被铸就了闻名省内外的百年名面—岩脚面(纯天然香、滑、脆的代表);曾有日本专家到岩脚探索岩脚面条的奥秘也无功而返。岩脚面条堪称一绝,细如银丝,脆如春笋,味道鲜美。外地人称赞曰:“好看不过斗笠汉,好吃不过岩脚面”。
岩脚面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可向贵州省六枝特区质量技术监督局提出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申请,经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报质检总局核准后予以公告。岩脚面的检测机构由贵州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在符合资质要求的检测机构中选定。
原料
1.小麦粉:产地范围内的生产的优质小麦加工的小麦粉,小麦粉湿面筋值为30%至35%。
2.生产加工用水:产地范围内的地下水,水质符合国家关于饮用水的标准规定。
加工工艺
1.工艺流程:和面→熟化→压片→切条→烘干→缓苏→切断。
2.主要工艺说明:
(1)和面:将小麦粉、水、食用碱、食用盐等原辅料搅拌,温度28℃至30℃。
(2)熟化:采用低速搅拌熟化和静置熟化的二次熟化工艺。
(3)压片:将熟化后的面团压为面片,厚度从5mm至6mm减至1mm。
(4)切条:将压轧好的面片切条。
(5)烘干:
①冷风定条阶段(一区):即预备干燥阶段。温度20℃至25℃,相对湿度90%至95%;时间约占总时间的25%。
②保潮出汗阶段(二区):即内蒸发阶段,为防止外干内潮产生熟面的关键阶段。温度33℃至35℃;相对湿度75%至80%;时间约占总时间的15%。
③升温降潮阶段(三区):即主干燥阶段。温度30℃至33℃;相对湿度68%至72%;时间约占 35%。
④降温散热阶段(四区):即后干燥阶段。温度降至常温。每分钟降温速率控制在0.5℃左右,相对湿度70%至75%,运行时间约为总时间的25%。
6.缓苏:将挂面温湿度控制到与外界空气湿热相对平衡。
7.切断:按规格要求将面条切断。
质量特色
1.感官特色:“香、滑、弹、脆”,具麦香味,色泽均匀。
2.理化指标:蛋白质≥9.5%,脂肪≥1.5%。
3. 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产品安全及其他质量技术要求必须符合国家相关规定。

蜗牛的勇气(2015-05-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