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

家乡区县: 湖北省恩施市

正在发掘整理的《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填补了苗族文化、苗族迁徙史的很多空白,甚至填补了南方少数民族英雄史诗的空白。相关的文献资料里,苗族三大方言中,唯独西部方言支族记述比较少,甚至只是只言片语。新近出版的学术文集、研究论丛及至《苗族通史》等,对西部方言苗族仍是模糊、不具体的记述。笔者有幸参与了《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的整理成书工作,史诗里记述的很多历史、文化人类学现象不断在脑海里闪现,亚鲁王先祖的生存空间,亚鲁王时代的数类思想、制岩盐、造铁器等一系列问题不断地向我聚拢来,思考之余,辑录几点于下,以作探讨。

一、亚鲁王先祖的生存空间

在《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的开始部分,叙说天地鸿蒙时代,始祖哈珈生下了哈泽、哈泽生下了哈翟,哈翟生了迦甾,迦甾生了迦臧,迦臧生了弘翁,弘翁生了翁碟,翁碟生了火布冷,到火布冷就变成了“神威的火布冷是宇宙的统领,智慧的火布冷是宇宙的主宰”。亚鲁王的这些先祖,他们居住的地方是在远离亚鲁王生存的地方的另一个很大的空间——天的根部、地的根源,他们已经有了“宇宙”的概念,在“宇宙”里他们开始创造万物和人类。这个宇宙空间不是孤立的,在这个大的宇空里还有中空,还有中心,还有众多的空间和世界。火布冷的儿子火布碟就住在中空的兔集市和牛集市,他的妻子住在宇宙的中心。可见,在西部方言苗族创世传说里,这些叙述简直就像现代人对宇宙的未来幻想,对外星人、飞碟的想象。外星人是神勇无比的,地球上的人类根本不敢与之匹敌。他们在宇宙中来去自如,这是人类不敢企望的。英雄史诗《亚鲁王》里的这些苗族先祖就像外星人一样在宇宙中来去自如,他们神勇无比,他们无所不知无所不会,他们要征服的是整个宇宙,他们要创造的是这个宇宙中的万物。因此,后世传说中,亚鲁王不会的东西、不懂的问题只消到宇空里问问祖先偌和婉就知道了。

哈珈的第九代传人火布碟的出现,集市的概念随之而生,他住在宇宙中空的兔集市和牛集市。这些集市也是分布在宇宙中不同的地方,按照十二生肖的规律分布的宇空,并不是现代意义的集市。火布碟一生最大的功劳就是创造了十二个太阳和十二个月亮,这十二个太阳、十二个月亮分别照着十二个集市。哈珈的第十五代传人博咚,他和其母波彤不一条心,“造成的天滴雨不下,造成的地寸草不生”。可见史诗叙说亚鲁王的先祖们创造的是一个世界或者是一个星球,这也是与其他民族创世传说所不同的地方。

人类的出现不是偶然的,我国古代神话传说里,把女娲作为创造人类的始祖,人类是她抟土造成的。《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里,从哈珈之后的第十六代传人觥斗曦开始造人。他造的人稀奇古怪,不像人样,“董冬穹的那个世纪造出了眼睛环的人∕董冬穹的那个世纪造出了眼睛横的人∕董冬穹用铁块来做人骨∕董冬穹用南瓜来做人肉∕董冬穹用地胶来做人油∕董冬穹造人的臂膀在肩上∕董冬穹造人的眼睛在额头”“醒着的不会睡∕睡着的不会醒”。觥斗曦的儿子董冬穹,经历了数次造人的失败,最后在先祖偌和婉的指引下造就了人类。他造的人开始在他造的这个世界生存,最先的几代人成了“天上神圣的祖宗,地上神威的始祖”,而他却在另一个遥远的世界生活。董冬穹的儿女们这才在他创造的世界创造万物,繁衍人类。

二、亚鲁王时代的制岩盐技术

在苗族英雄史诗《亚鲁王》中,有这样一段记述:“耶偌把音信传给亚鲁∕耶绾把音信传给亚鲁∕亚鲁哩亚鲁∕你是第二次到这里∕你是第二个来这里∕你得的是蒜井∕你得的是盐井∕你到岜炯阴的上方∕你去岜炯阴的下方∕在青树下∕在青树脚∕你会看到井里的蒜颗像黑色的牛眼珠∕你会看到井里的盐颗像紫色的羊眼珠”“亚鲁王发现了蒜井就回宫∕亚鲁王发现了盐井就返室∕亚鲁王三年没有去赶集∕亚鲁王三年没有做生意∕亚鲁王叫他的七十个王后∕亚鲁王喊他的七十个王妃/女儿哩女儿∕你们去砍柴∕你们去挑水∕我们要熬盐石∕我们要熬盐块∕亚鲁王来造钢锅∕亚鲁王来铸铁锅∕亚鲁王来打柴刀∕亚鲁王来打斧头∕亚鲁王来制木桶∕亚鲁王来削扁担∕造锅铸罐响嘿呼∕打刀打斧唷嘿嗨∕亚鲁王的七十个王后挑来七十担水∕亚鲁王的七十个王妃砍来七十捆柴∕亚鲁王熬七锅煳了七锅∕亚鲁王熬七罐焦了七罐∕亚鲁王弄不明白心不甘∕亚鲁王搞不清楚不踏实∕亚鲁王说祖奶奶她们造成了天∕亚鲁王说祖爷爷他们造成了地∕亚鲁王说我们炒一锅不成炒两锅∕亚鲁王说我们熬一罐不成熬两罐∕亚鲁王对他的七十个王后说∕亚鲁王对他的七十个王妃讲∕女儿哩女儿∕你们再去砍柴来∕你们再去挑水来∕我们继续熬盐石∕我们继续熬盐块∕亚鲁王说祖奶奶她们造成了天∕亚鲁王说祖爷爷他们造成了地∕亚鲁王说我们炒一锅不成炒两锅∕亚鲁王说我们熬一罐不成熬两罐∕亚鲁王的七十个王后又挑来七十担水∕亚鲁王的七十个王妃又砍来七十捆柴∕一天炒七锅蒜∕熬一锅得七成盐” 详细叙述了亚鲁王部族从发现蒜井、盐井,继而铸造铁锅、挑水、熬蒜到制成盐的过程,也可见亚鲁王之前是不会制岩盐的,经过多次试验之后,才总结出了这套制岩盐的技术。

人类何时最早开始食用盐,迄今尚无史籍记载,亦没有考古资料可以确切说明。岩盐是中国最早发现并利用的自然盐,因产于“盐山”故称岩盐。产地在今天甘肃环县南曲子附近和甘肃泉市。岩盐的制作,始于何代,是谁发明,史籍无载。岩盐的制作方法,在《水经注•江水》中有记载,并引述了这样一段话:“王隐《晋书·地道记》曰:入汤口四十三里有石,煮以为盐。石大者如升,小者如拳,煮之,水竭成盐。”指的是今四川云阳县所产岩盐,由此可知岩盐是通过煮制获取的,与史诗《亚鲁王》里的制岩盐方法一样。

岩盐是地壳中的氯化钠固相沉积物,是在封闭、半封闭的沉积盆地中,在有利的地质构造和干旱气候条件下,富含盐分的水体逐渐蒸发、浓缩、沉积而成。其盐类物质来源于大陆,沉积条件纯属内陆盆地的为陆相矿床,矿体单层厚度较薄,常与芒硝、钙芒硝、石膏、硬石膏等共生;盐类物质来源于海洋,沉积条件与海洋密切相关的为海相矿床,矿体单层厚度较大,含有钾、镁、溴、碘等多种成分;盐类物质来源陆地和海洋,沉积条件介于陆相和海相之间的为海陆交互相矿床。岩盐矿体在强烈的构造力和重力作用下,易产生塑性形变隆起,形成盐丘,即所谓“盐山”。“盐山”实际是大粒矿盐,除了主要化学成份NaCIQH,因各地质、地层的不同所含的微量元素也各异,从而出现赤、紫、青、黑、白等不同的颜色。史诗《亚鲁王》里“在青树下∕在青树脚∕你会看到井里的蒜颗像黑色的牛眼珠∕你会看到井里的盐颗像紫色的羊眼珠”,其发现的盐粒呈“黑色”、“紫色”即由此来,因此推断亚鲁王制作的不是海盐,不是池盐,也不是井盐,而是岩盐。制作出来的盐粒白花花像米粒,赛阳、赛霸的盐卖不赢他,说明亚鲁王制作岩盐的技术已经很成熟和先进。

关于盐的始祖,古籍记载,炎帝(神农氏)时的诸侯宿沙氏首创用海水煮制海盐,即“宿沙作煮盐”,被视为中国海盐业的开端,宿沙氏是中国海盐的创始人。四川盐源县的纳西族,供奉的是“盐水女神”,巴人为争夺盐井与“盐水女神”而战。虽然“盐水女神”战败,让巴人拥有4000多年的盐业资源,可她却一直被巴人后代永远的供奉。古巴蛮有酋长廪君与盐神斗智、最后在“鱼盐之地”定居的神话。在《后汉书·南蛮西南夷列传》中也记录了廪君制作井盐的故事。这三位盐神都与岩盐制作没有关系,宿沙制作的是海盐,“盐水女神” 和廪君被尊为制作井盐的始祖。而从史诗看,盐早在这支苗族中使用,亚鲁王的两位哥哥赛阳和赛霸就专门派人到亚鲁王疆域的集市卖盐。他们卖的什么盐,怎样制作,史诗没有记载。但肯定的是,赛阳、赛霸没有盐井,挑来卖的还有没有加工成盐的“蒜”。他们自己也声称:“我们是哥哥∕我们不得蒜井∕我们是长子∕我们不得盐井”因为盐,亚鲁王很快富有起来,赛阳、赛霸于是起兵与亚鲁王争夺,发生了一场大战。这说明亚鲁王所拥有的盐井,所掌握的制盐技术都是赛阳赛霸所没有的。因此,亚鲁王应当是目前发现的我国古代最早制作岩盐,使用岩盐的始祖。

张云秋(2015-05-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