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虾曾似细商量,结队成群出小塘。

家乡区县: 湖北省黄梅县

“黄梅青虾”系指产于湖北省黄梅县境内源感湖及源感湖周边地区的青虾。黄梅县特产,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其庞大的种群,优良的种质,纯正的品系,青蓝透明的颜色,丰富多样的微量元素,全国罕见,并一直为业内人士所称道。2010年,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核,决定对“黄梅青虾”实施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黄梅青虾”原产于鄂皖交界的古“雷池”——源感湖中。湖区,水丰国泽,气象万千,是水生动植物栖息繁衍的理想场所。尤以青虾为最。黄梅青虾有着悠久厚重的历史,长期以来,在水产大家族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计划经济年代,人们对青虾的经济和食用价值认识不足,当地居民少量捕捞,或活鲜交易或晒制干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一些渔民开始尝试研究和挖掘青虾资源,并适量运往苏浙沪等地,受到消费者的追捧。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对黄梅青虾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价格也一路攀升。人们从中捕捉到信息和商机,纷纷添置虾笼、网拼下湖捕捞,并改装汽车,发展活鲜运输;开办工厂,收购加工鲜虾。据不完全统计,从1990至1998年,年捕捞量均在500—800吨之间,加工厂也多达9座,年加工鲜虾300—400吨。主要产品有虾仁、虾球、虾面、冻青虾等。

黄梅青虾有着悠久厚重的历史,长期以来,在水产大家族中的地位举足轻重。计划经济年代,人们对青虾的经济和食用价值认识不足,当地居民少量捕捞,或活鲜交易或晒制干虾。二十世纪八十年代末,一些渔民开始尝试研究和挖掘青虾资源,并适量运往苏浙沪等地,受到消费者的追捧。随着时间的推移,市场对黄梅青虾的需求量不断增大,价格也一路攀升。人们从中捕捉到信息和商机,纷纷添置虾笼、网拼下湖捕捞,并改装汽车,发展活鲜运输;开办工厂,收购加工鲜虾。据不完全统计,从1990至1998年,年捕捞量均在500—800吨之间,加工厂也多达9座,年加工鲜虾300—400吨。主要产品有虾仁、虾球、虾面、冻青虾等。

随着捕捞量的日益加大,生态环境的不断变化,源感湖内的青虾资源逐渐减少。到二十世纪末期,天然虾的产量跌至每年100吨。对此,社会各界扼腕叹息,广大渔民深感忧虑。为了弥补天然虾的不足,发展产业经济,保障市场供给,县委政府审时度势,不失时机地作出了青虾产业化发展的决策,并制订了一系列鼓励措施。然而,苗从哪里来?产量怎么样?又成为摆在水产人面前的新课题。

为了解决苗种和单产问题,该县投入了大量的人力、财力,进行工厂化育苗和土法育苗、套养和单养试验。但是,出苗率低、成活率低、养殖单产低始终是制约产业发展的一道瓶颈。现实与尝试者的初衷和期望有很长的距离。与此同时,由于天然虾数量逐年锐减,加工和活鲜运输也难以为继。到21世纪初,喧嚣一时的青虾产业似乎跌入低谷。

虽然黄梅青虾产业的发展一波三折,但全社会一直没有放弃努力。近年来,省市县各级政府继续倡导黄梅发展青虾;农业部,省水产、科技、财政等部门先后批准了多个青虾项目;江浙、上海市场也对黄梅青虾情有独钟,给出的价格高于当地产品;广大渔民在对天然虾匮乏感到惋惜和无奈的同时,对人工养虾表现出浓厚的兴趣和渴望;社会各界只知道黄梅青虾品牌响亮,声名远播,终因是雾里看花,不知盛名之下,其实难副;少数专家学者甚至认为青虾不宜或不能人工繁殖;有关业务部门肩负着责任和使命,卧薪尝胆,负重前行。可以说,做实做强黄梅青虾产业是时不我待,势在必行。面临着上级的要求、市场的需求和渔民的渴求,黄梅水产人顶着压力,毅然选择了从苗种入手,破解难题,并力求在原种保护、高产养殖、引导消费、加工运输、品牌营销等环节上有所作为。

然而,突破难点,谈何容易?从本地看,虽然有原种、有项目,但缺技术。能否自力更生繁出苗来?从外地看,有种苗、有市场、有专业人才。如果直接购苗,价格高,路途远,运输难。如果引进人才承包经营,客商是否愿来?技术指导,又能否保证成功?一时间,众说纷坛,莫衷一是。

黄梅县委政府高度重视,选派精干力量深入江苏吴江、宜兴,浙江湖洲考察青虾产业。通过实地调查研究,大家认为,环太湖各地青虾产业规模大、效益高,其经验可以借鉴。领导听取汇报后,果断决策:利用本地资源,引进外地人才,攻克苗种繁育难关,发展青虾人工养殖。通过与江浙专家的多次艰苦谈判,最终达成了合作协议。由此,一场繁殖虾苗的攻坚战打响了。

Baymax(2015-05-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