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阳特产—清江奇石

      清江奇石指的是孕育于清江流域的各种各样的怪石,是天然属性与人文属性对于人类本性需求的折射,同时它集显性价值与潜在价值于一身。它几乎遍及整个长阳全境。可以说只要在整个长阳内,哪里有山,哪里就有令人心仪的石品。正是“山水长阳”

     成就了清江奇石,也造福了长阳人民。清江奇石以其独特的自然和人文相合的功能属性于一体,产生出很高的经济价值,观赏价值,收藏价值,科考价值等。综合价值。正因为如此,自古以来,人们对长阳奇石的关注就一直没有停止过。从考证到个人收藏把玩,从荒山野岭到走向市场,从单家分散经营到走向 集群产业化,无不演绎出清江奇石的独特魅力。

     溥江奇石主要分布于溥江流域地区.清江古名为“夷水”,北魏著名的地理学家郦道源在《水经注》卷三十七《夷水》中撰文作记:“夷水……之经者皆石山,略无土岸,其水虚映俯视,游鱼如乘空也,浅处多五色石……巡颓浪者不觉疲而忘归矣" 就开始关注到清江的石头不一般.

     据中国科学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专家《化石》主编刘时藩教授在《万里长江源何处》一文中对长江及清江等支流的考证,清江始于中生代的三叠纪,即一亿七、八千万年前,在北京大学徐钦琦教授所绘制的《地质历史上两个宏年的黄道斜倾变化示意图》上显示,正值地质历史上第二个宏年,是时水往西流,新生代的第三纪的渐新世约三千年前的一次大的造山运动,使清江改西向东流至今,所形成的武陵山余脉纵贯古“长杨”。随着地壳的剧烈运动、风雨的四季浸蚀,水浪不舍昼夜的冲击及石与石的相互磨砺,由整冲散、由大冲小、由棱磨圆、由初砺精,从崇山落入深谷,从上水卷入下游,清江的内力地质作用和风雨、冰川、温度等外力地质作用,将山岩逐渐冲成千姿态百态和异彩纷呈的奇石精品。

     清江流域在远古时期的造山运动中,形成有山川石、河流石。清江之滨的山川石大约在三千万年前新生代——第三纪的渐新世一次大的造山运动后形成,有赛如长江三峡神女峰的“石美人”,据清乾隆《长阳县志》记载:“石美人,在东门清江南岸,晴着蓝衣,雨着青衣。”姿态婀娜,风情万种;有胜似泰山天烛峰的香炉石,晋朝袁山松的《宜都山川记》便对香炉石作了形象的记载,上大下小,形似香炉,岩石危危,高耸入云,顶峰宽阔平坦,绿树丛生,四周刀削斧劈,岌岌欲坠。还有如“旱则鞭阴石,雨则鞭阳石”的阴阳石、“水荡其穴,声如响铃”的响铃石以及将军柱、巫灵大佛都是山川石.河流石在我县广大奇石爱好者的大量收藏品中不胜枚举:菊花石、流纹石、雪浪石、龟纹石、千层石、晶体石、云锦石、猫眼石、 彩画石、五彩石等不一而足。

     清江中矿物和生物在上亿年的地质变迁中,形成纹理独特的山水石、花卉石、人物石、动物石、抽象石、文字石和化石。周晓春、张祖武等收藏有山水纹理石《落日熔金》和《江山多娇》;李道槐、李茂林等收藏有花卉纹理石《独放》、《野菊》、《雪梅》;刘光荣、张昌勤等收藏有人物纹理石《屈子风骨》、《马背少年》;曾令明、刘晓敏等收藏有动物纹理石《忍者神龟》、《鹿鸣金秋》;刘志敏等收藏有抽象纹理石《生命之初》;方炳龙等收藏有文字纹理石《中国万岁》、《清江奇石》、《山水人》;吕宗林、刘明春等收藏的生物化石《遨游太空》、《今夜星云灿》,前者游鱼之身,清晰可见,好似在静听水声,仍翔浅底,后者似卵之体,依稀可辨,粒粒晶莹,宛如灿烂星辰,镶嵌在黑色夜幕上,巧夺天工,精妙之至。

周海蓉(2015-05-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