挪威人喜欢吃沙丁鱼,但沙丁鱼非常娇贵,极不适应离开大海后的环境。当渔民们把刚铺捞上来的沙丁鱼放入鱼槽运回码头后,绝大部分沙丁鱼还是在中途因窒息而死亡,而活着的沙丁鱼卖价比死鱼高出若干倍。但却有一条渔船总能让大部分沙丁鱼活着回到渔港,船长严格保守着秘密,直到船长去世,谜底才揭开。原来是船长在装满沙丁鱼的鱼槽里放进了一条以鱼为主要食物的鲶鱼,沙丁鱼见了鲶鱼十分紧张,左冲右突,四处躲避,加速游动,这样沙丁鱼缺氧的问题就迎刃而解。这样一来,一条条沙丁鱼活蹦乱跳地回到了渔港。
这就是著名的“鲶鱼效应”。也有人说这是西班牙人的发明,这都不重要。
中国互联网领域有一条鲶鱼,那就是奇虎360,其创始人周鸿祎作风硬朗、执行力强、不按常理出牌,总能给整个互联网业界带来惊喜抑或惊叹。他们进入安全领域,干翻了江民、瑞星、卡巴斯基等一票传统杀毒公司;他们进入浏览器领域,遨游、火狐之类很快销声匿迹;他们进入搜索领域,一度从百度口中抢去20%的市场份额,让李彦宏意识到了狼性的重要性,在百度内部重提“狼性文化”;他们还跟腾讯有过一次生死大战,史称3Q大战,此役之后马化腾下定决心“开放”,至今腾讯的开放平台已然成就了好几个生态系统;有一天他们打算做手机,结果与小米之间展开了一场血雨腥风的口水战……
客观评价,周鸿祎和他的奇虎360在过去的近十年中,对于中国互联网的创新起到了不可抹杀的巨大贡献,无论你喜欢还是讨厌他,这都是事实。但是,任何一个人、一个组织、一个公司,都有半衰期,尤其在创新驱动的互联网领域,周鸿祎和他的奇虎360正在经历这样一场衰退。股价从最高120多美金跌落至50多美金,几乎是一蹶不振,这几天又有传言说是要卖掉,老周也闭关了数次寻找下一个风口,据说投资人让他卖掉360去专心做手机,各种角度来看,360似乎大势已去。
鲶鱼效应中,鲶鱼本身没有善恶对错,大鱼吃小鱼,快于迟慢鱼是互联网领域的通行法则,天下武功唯快不破。这里设想一种情况,当所有的沙丁鱼都激活起来之后,鲶鱼的正向作用开始消退,因为它要想活下去就要吃更多的沙丁鱼,而此时沙丁鱼不再需要被吃掉也能维持活力。这个时候,鲶鱼的存在对渔民就变成了一种损失。
切换到现实中,最先360曾经的做法总能激活某个领域的创新竞争,到了后来他的一些行为和手段越来越遭到行业、媒体的诟病。起初大家并不是很在意,尤其不明真相的用户,总觉得360搅了同行的好事,同行才会反咬一口。所以,各家公司和360的战争最终都以不分胜负的口水战结束,以至于最后人们对与360有关的口水战都不关心了,各大门户网站对比新闻也是不予报答。这种情况大概持续了两年时间,我有幸或不幸地参与其中。
中学时候我们就学过一个道理,量变产生质变。如今,360这条鲶鱼正在上演这场变化。一条积极正向、对行业有用的鲶鱼,变成一条频繁作恶、对行业有害的“鲶鱼”。这话要是我或者国内公司说出来,估计大家都不太相信,只是,这个事实正在全球范围内成为共识,以至于国际上最顶尖和知名的三家测评机构终于忍不下去也站出来说话了,他们一起对360说NO!
怎么回事?
5月2日,国际上著名的三大计算机安全产品软件评测机构AV-Comparatives、AV-TEST和Virus Bulletin联合发布声明,指出中国著名安全软件厂商奇虎360作弊,送测的版本与绝大部分用户实际使用的版本并不一致,并宣布取消360安全产品今年以来在三家取得的所有认证和评级。
联合声明中指出:1、奇虎360提交的参评产品显著不同于普通用户版本,装模作样地(ostensibly)上传到官方网站以误导评测机构,且从未启用自有引擎QVM,三大评测机构一致认定其严重作弊,并予以谴责;2、同步撤销奇虎360今年以来所获全部评测证书和评级,剔出获奖名单;3、没有证据表明腾讯和百度存在舞弊行为。
面对证据确凿的联合声明,360不但没有道歉反省,却发了一个态度更加强硬的回应,并且试图把国内其他同行一起拖下水,想要把舆论演变成一场中国软件行业和国际测评机构之间的对立。这是360公关一贯的做法,先把水搞混,再浑水摸鱼。这种做法,无论从企业自身形象还是大众舆论抑或行业环境,三个角度来看,都是极其不明智且不负责任的。目前,中国杀毒软件的国际化进程正在展开,腾讯、百度、猎豹等多家企业已经走出国门在世界上站住阵脚,而且国际上对于企业名誉极为挑剔,看看华尔街对于中概股的态度就知道了,这个时候,试图把整个行业拖下水搅浑的做法,完全有违一条积极正向的鲶鱼的自我修养。
由于涉及到技术问题,甚是专业难懂,我早就不在本文中详述来龙去脉了。事实上,这只是冰山一角,奇虎360曾多次利用三大测评机构来进行虚假宣传,夸大产品能力,蓄意欺骗用户。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行搜索相关新闻,历年来比比皆是。
那么,为什么这一次作弊会引起这么大的反响呢?连一向温和不参与国内口水战的国际机构都看不下去了呢?依我浅见,原因无外乎以下几个:
1.古语有云:得道多助失道寡助。360多年征战已把业界都得罪个精光,和360合作的公司似乎下场都不太好。
2.创新乏力,最近三年互联网领域各大公司频频推出新产品,但是我们已经很少再看到360的新产品。
3.公司内斗,高管离职,此处不详述。
4.执行力下降,一个斗士常年不作战,技艺难免荒废。
5.老周或许真的老了。
再次回顾这次事件,或许会成为360的转折点,从一条激活业界创新的鲶鱼变成坏了一锅汤的老鼠屎(对不起,这个词有些重了,而且涉嫌侮辱,但是我实在没有找到一个更合适的词语来替代)。资本市场通过股价来投票,用户通过脚来投票,未来如何,且行且看。
我还是很怀念那个有鲶鱼的互联网时代,对于媒体工作者是一大幸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