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州模式

家乡区县: 浙江省永嘉县

       一、 概况:

       温州人引以自豪的是“温州人精神”,是温州模式的核心。然而,在改革开放三十年的今天,随着区域经济全球化,温州传统经济发展模式的弊端逐渐暴露出来,集中表现在经济发展动力不足,先发优势逐渐弱化。

       那么,怎样正确的理解温州当下的经济的状况呢?所有的优势怎样发展而来而困难又该怎样解决呢?

       二、温州模式:

        1. 概括:需求幼稚型:“小商品 大市场”

        所谓模式,是人类个体或群体在回应各种挑战中积累起来的经验,而回应挑战的实践就是将各种资源组织起来,以实现其目标和获益的最大化。所谓温州模式,就是温州人(包括温州企业和温州政府)动员和组织各种资源回应压力和问题时所取得的经验。

        温州人时刻将商机看在眼中,抓住商机投入市场。这些被温州人所利用的商机大多数为小商品。他们将看似没有价值的小物件批量加工然后运往全国乃至世界各地去销售。由此造成了“小商品、大市场”的温州经济模式。这种经济模式是自下而上进行的。瑞安、乐清、永嘉等城市的发展就鲜明的体现了这一点。

        2. 特点:

        ① “两头在外、一头在内” “两头”——原材料、销售 “一头”——生产
温州地处沿海,早在1876年,根据《中英烟台条约》的附约,就开辟为对外通商口岸。这使温州有着久远的经商传统、开放传统和手工业制造技能,而且有广泛的海外关系。温州受资源限制大,原材料缺乏必需从外面引进:温州市土地资源缺乏,人均耕地只有0.31亩,低于浙江省和全国平均水平。水土流失面积占陆域总面积比例达24.9%,是浙江省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土地资源短缺导致温州地价上涨,投资成本增高,建设用地对温州市招商引资的制约越来越大。水资源供求的地域矛盾、城乡矛盾十分突出。市区饮用水已经严重缺乏,需要从飞云江的珊溪水库引水。永强平原的地下水超量开采,造成水位下降严重,地面沉陷,咸水向淡水推进速度加快。

       人均财政收入水平低,人们没有许多的可支配财产用来消费他们所生产的商品;温州临海,对外贸易方便。有不错的海上交通,价格便宜节省了一定程度上的费用。温州人能在自己的土地上做的唯一一件事情就是生产。随着时间的发展,温州“原材料、销售在外、生产在内”的特点就产生了。

        ② “前店后场”

       前店后场概括起来其实是家族为单位的手工作坊、家族企业。“前店后场”的形容十分形象:将店铺开在前面,不远处的后院就是加工工厂。人们智慧的利用了区域规划减少了运费的花销,节省了部分费用。加工工人使用自己的家人等,大家一起劳作一起分享利润。但是这种发展在家族的形式十分局促,扩大起来比较困难。这种发展特点最大的生成因素就是历史上人们自给自足发展形成的手工小作坊了,自从这种习惯生成便奠定了温州模式基础。 1980年 颁发中国第一张“个体工商户营业执照”, 1984年 由26个农民自愿入股创办全国最早的股份合作制企业瓯海登山鞋厂。

        ③ “产业集群”这种特点的标志就是——专业化的分工。温州的打火机销售量在整个世界上的排名也是屈指可数的。他们一方面通过专业化的分工,使工人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特定的一部分工作,这样他们的工序就不会特别的繁琐,提高了速度也减少了事物的几率;另一方面,温州人将商品的价格定的比同一行业的商品价格要低许多,坚持薄利多销。他们将小商品销往温州以外,市场十分大,购买他们商品的顾客就相对多些。这充分说明了温州的销售能力是十分好的。

Panda1994(2015-05-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