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闯入者》:时间无法化解创伤

家乡区县: 湖北省襄州区

一串匿名骚扰电话、一块砸烂窗玻璃的砖头、一个红帽子少年的盯梢,唤醒了朝阳区群众、老太太老邓对于红色革命年代的记忆……《闯入者》是一部言简意赅、内涵层次繁复的电影,为了达到同样的言简意赅,我只提出问题。答案在每个人那里。

我想说的不是电影呈现的各种“闯入他人的生活”,比如少年闯入他人的家、闯入老邓的生活、老邓闯入儿子们的生活、闯入贵州赵家, 我想说的是,哪怕这种闯入只是为了帮助别人,当他们试图努力相互帮助的时侯,尤其是出于内疚和良知试图去化解血仇时,为什么结果常常是灾难性的?

乾坤含疮痍,忧虞何时毕?影片在创伤心理的呈现上充满了表现力,老邓和红帽子少年的梦中相遇,是全片最杰出的一场戏,没有之一,它让观众直接面对这两个人的根本幻想,老邓的,和红帽子少年的,不能被直接承认的内心情景被直接现实化了,这一幕提醒观众,某种创伤一直存在着, 创伤与幻想存在着不可思议的接近(proximity),例句:屌丝总是幻想着某人能带他飞。

但人总是无能为力化解这种创伤,这些人没有相互交流的能力,老邓总不能把她的梦告诉赵家媳妇淑芬,虽然在梦中邓家和赵家已经和解。不但这些个体之间相互异化,时间也令他们和自身异化,无法再展现自己的真实良知。不理解什么是异化?听听片中的插曲《小路》、《山楂树》就明白,一首歌在40年前听和现在听,施害者听和受害者听,为什么是两种感觉。

是时间的错吗?海报上的宣传语是“时间杀人”。

我想说的也不是英文片名直接提示的“红色失忆症”,我想说的是,对于老邓这样的施害者来说,40年间,关于人整人的年代的记忆是如何失去的?(其实人整人并没有过去,冯远征不也老怀疑刘胖子要整他么?)而对于老赵、淑芬、红帽子少年这类人来说,被玷污感一直存在,这是让他们难以忍受世间的愉悦的原因?

题外话

《闯入者》和票房同样差的《念念》一样,都是能够令人更深刻认知自己的好电影,令人唏嘘的是,已经没几个国内导演能够做到这样的效果。至于要不要用排片来支持艺术片,这是产业的问题而不是观众的问题。如果你不怕看完片压抑、心塞,还想继续看到这样的影片,就去支持它,而不是等到它只能在博物馆美术馆里出现。

就这么简单。

forever瑞(2015-05-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