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的旅游资源

家乡区县: 安徽省萧县

萧县旅游资源丰富,特色独具。全县古迹遍布,千年古刹天门寺、天一角地下溶洞、永堌水库、汉墓群、宋朝的古窑群遗迹、闵之骞鞭打芦花处、三让徐州的贤人陶谦墓、南宋开国皇帝刘裕故里、苏轼发现煤炭处等自然和人文景观较多,交相辉映:皇藏峪自然保护区于1992年被国家林业部审定为国家级森林公园,2000年被国家文物保护委员会授予“中国历史文化遗产”称号,是皖北正在崛起的旅游热点。景区内有地球同纬度保存最好完好的落叶阔叶林带,动植物种类繁多,总面积20平方公里,山、水、泉、涧等自然景观浑然一体,小气候明显,素有“幽谷圣地”、“淮海佳境”之称。名胜古迹和人文景观有汉高祖刘邦称帝前为躲避秦追兵藏身皇藏洞,以及美人洞、果老洞、仙人床、拔剑泉、苏轼祈雪处、闵子祠等,山中瑞云寺为安徽省佛教重点寺院:淮海战役总前委指挥部遗址蔡洼、“萧泗铜灵”抗日战争纪念馆是省级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是全国100个红色旅游精品点之一。 泗县老泗州新闻网

一、皇藏峪
皇藏峪位于县城东南30公里。此处群峰突起,谷幽林密,溪涧长流,不仅自然景色优美,人文景观也较为丰富。这里恬温带阔叶落叶林残存地区,森林面积3100多亩,146种树木,58种鸟类,基本上反映了淮北地区暖温带生物群落面貌。被省列为重点自然保护区。皇藏峪原名黄桑峪。据旧志记载,早年因峪内长满黄桑而得名。

二、孔 庙
又称圣庙、文庙、学宫,俗称黉学。建于明万历四十六年(1618)。清顺治《萧县志》对其建筑布局作了如下描述:“中为先师庙,东西两厢。前为庙门,门外东为名宦、西为乡贤二神祠。前为泮池,跨以石桥,又前为棂星门,门之前为屏墙,棂星门西为儒学大门,由大门直北,东向为仪门。先师庙后为明伦堂,堂东为崇德斋,西为广业斋,东北为启圣祠,堂西北敬一箴亭。”古时为祭祀孔子的地方,科举时代是县内的最高学府。因风雨剥蚀,战火焚毁及“文化大革命”的破坏,今仅存孔庙大成殿。1980年公布为县级文物保护单位。

三、淮海战役总前委蔡洼会议旧址
震惊中外的淮海战役始于1948年11月、12月中旬,歼灭国民党黄维兵团后,淮海战役总前委全体成员邓小平、刘伯承、陈毅、粟裕、谭震林在蔡洼杨台子李春华家后院召开会议,研究渡江作战部署和部队整改方案。会议休息时,五位首长在院内合影留念。在此之前,中国人民解放军华东野军指挥部已迁入该村,到49年元月,淮海战役结束,华东野战军指挥部共在蔡洼工作28天。现该村华东野战军指挥部及总前委会议旧址是县级文物保护单位,原室内用具〈老式床、桌椅、条几等〉保存完好。

四、圣泉寺
圣泉寺位于萧县城西北1.5公里的泉山北坡,有房舍30余间,寺依山势,殿庭门廊,颇为壮观。因寺旁有一泉曰“圣泉”而得名。
圣泉,虽仅一小池,但四季不涸,且泉水甘洌,为矿泉水中的上品,来此取水游乐者络绎不绝

五、山泉
1、圣 泉  圣泉是我县最著名的一处泉水。涓涓细流,虽一勺之泽,却常年不涸。水质清澈味甘,堪称萧县第一泉。清人王维翰《题圣泉》诗赞云:“瀑布山腰老树前,僧寮一簇锁寒烟。不经陆羽煎茶过,谁定江南第几泉?”
2、北 泉  又名栲栳泉,在永雷达寨北门外。大小泉眼10余个。泉水涌出,常年不断,形成一水塘和小溪。
3、雾猪泉  位于皇藏峪 北部雾猪山下。泉水微温,四季畅流。如适雨季,清水喷涌,颇为壮观。传说古时某人赶着一群猪经过此地,猪干渴而拱地,一母猪竟拱出水来,成为一泉,遂得名“母猪泉”,后讹传为雾猪泉。宋代时苏东坡知徐州时,曾祈雪于此,作《祈雪雾猪泉文》。
4、蚂虾泉  位于永雷达铙钹山东麓。一石坯下泉水流出,水量不大,但四季不竭。水中常见蚂虾戏游,故名。
5、拔枣泉  位于永雷达铙钹山北,水库西。是季节性山泉。雨季时水柱高达一、二米,旱时干涸。泉名来源于一个民间故事:相传赵匡胤和周世宗、鲁郑恩结拜为三兄弟,落泊时避难于永雷达,住院在一家王姓客店。因付不起食宿费,与店家伙计发生争执,以至打了起来。赵匡胤等3人赤手空拳,不能敌众,鲁郑恩一怒,拔起一棵枣树,顿时泉水喷出,故名。

六、花甲寺古遗址
花甲寺古遗址,位于萧县城东南17公里花甲寺村南。倒流河把遗址分为东西两部分,东西长120米,南北宽59米,文化层厚约5米。
该遗址先后出土有古生产工具石斧、石凿、骨针、陶纺轮、陶瓶、刮削器、砸击器和渔猎工具、网坠等。从出土器物的形状,纹饰等分析认定,该遗址属新石器晚期遗址,1961年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朱孟梦(2015-05-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