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基础及工业发展情况
萧县工业发展历史久远,历经沧桑,基础雄厚,门类齐全。公元9年,出现铸造银、铜质钱币的造钱工厂;北宋年间,开始出现陶瓷生产,神宗元丰年间,开始出现煤窑,苏东坡曾作《石炭歌》赞之。改革开放以来,萧县工业在调整和机制创新中快速发展,现有48个县属工业企业,近几年来,美国裴顿、四川天牧乳业、广东锦丰、江苏维维、山东新汶、清大集团、安徽古井、深圳康达尔、台湾王品农产品公司等一批国内外知名企业相继来萧投资。全县已形成了煤炭开采、农副产品加工、建材、造纸、酿酒、化工、纺织、机械制造等主导产业,有较强的协作配套能力。经省政府批准,在连霍、合徐两条高速公路交汇处设立的工业园区,规划面积为2平方公里,一期开发面积75公顷,是萧县对外开放的窗口、体制改革的实验区,现已成为国内外客商投资的热土,是萧县工业发展的新亮点。
农业资源情况
(一)萧县盛产小麦,是国家商品粮基地和全国科技入户示范工程20个小麦示范县之一。
年种植优质小麦100万亩,亩产375公斤,总产3.75亿公斤;优质玉米50万亩,亩产400公斤,总产2亿公斤;优质棉花25万亩,亩产皮棉70公斤,总产1750万公斤;优质无公害瓜菜30万亩。形成了马井镇万亩韭黄、韭青基地,酒店乡、黄口镇万亩西瓜基地,杜楼镇小圩子1000亩香椿基地,龙城镇帽山万亩大棚菜基地,孙圩子乡5万亩胡萝卜基地,大屯镇芦荟基地,杨楼镇白蒜基地,沿国道两侧5万亩鲜豌豆荚基地等各具特色的瓜菜基地30多个,总产6亿公斤以上,优质花生、大豆、芝麻、山芋等50万亩;以辣椒制种为主的蔬菜制种近万亩,总产值1亿元左右。萧县杂交辣椒种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30%左右,除在国内的广东、广西、海南、北京等20多个省市销售外,还出口日本、韩国、美国及东南亚各国等。
(二)林果业
萧县是闻名全国的水果大县,目前,基本形成了沿官桥-白土-龙城-圣泉-刘套等乡镇的葡萄产业带,以黄河故道为中心的苹果、梨产业带,以郑腰庄为中心的万亩萧国圣桃基地,以东南山区为主的干杂果基地,同时有早熟梨、早熟苹果、加工专用葡萄、桃、干杂果等新品种50多个。全县现有水果面积50万亩,其中梨20万亩,苹果10万亩、葡萄8万亩、桃7万亩、干杂果5万亩,其中结果面积34万亩,水果总产量达6亿公斤左右,到2007年,全县水果面积将发展到70万亩。
萧县是全国绿化先进县,林木覆盖率达32.8%,特别是近年来,农民跟着市场走,栽植杨树40万亩,活立木蓄积量260万立方米,杨树可采量22万立方米,带动了板材加工业的兴起。
(三)畜牧业
萧县是安徽省养殖大县。目前,形成了波尔山羊、三元杂交猪、西门塔尔肉牛、黑白花生奶牛、樱桃谷鸭等高效品种和特禽、长毛兔、鸵鸟、土元、蝎子等特种动物及珍稀动物养殖基地。全县常年存栏牛17万头、羊100万只、猪40万头、禽1000万只,出栏牛8万头、羊120万只、猪50万头、禽1500万只。形成了庄里乡、白土镇波尔山羊、皖北白山羊规模养殖,黄口镇三元杂交猪养殖,新庄镇牛肉养殖,永堌镇天牧集团奶牛养殖,杨楼、刘套、圣泉等乡镇肉蛋鸡养殖,丁里镇樱桃谷鸭养殖,大屯镇鹌鹑养殖等规模养殖小区,全县养殖龙头企业近50家,养殖专业协会达200多个,专业村80多个,规模养殖户达5万多户,引进新品种150多个,开展了山羊、生猪、肉奶牛的杂改推广,加强蓄禽疫病的监控与防治,确保了畜牧业的发展。
(四)水产业
萧县水面积达11.5万亩,共有大型水库4座,可养水面3万亩,已养水面2.4万亩,开发精养鱼塘5000亩,主要引进建鲤F6、F7,湘云鲫,彭泽鲫,团头鲂,美国叉尾鲴等品种,推广种草养鱼、颗粒饲料养鱼、池塘鱼鳖混养等技术,形成了以故黄河塌陷区为主的两个养殖基地,年水产品产量达5000吨左右。
(五)农副产品加工业
近年来,萧县立足实际,以工业的理念抓农业,大力培育以农副产品加工业为主的农业龙头企业,基本形成了8大类加工基地:1、以荣昌板材有限公司为龙头的张庄寨板材加工基地,年产值近亿元。2、以园艺总场、黄河故道园艺场、樱桃酒厂、古井集团等为主的水果加工基地,其中县园艺总厂的葡萄汁年加工能力达5000吨。3、以棉花加工企业及黄口纱厂为龙头的棉花加工企业。4、以县罐头厂、冷冻厂、裴顿公司为龙头的瓜果菜及蓄禽产品加工、冷藏、保鲜基地。5、以皖王集团、锦丰集团、祥超面粉厂、金鸽面粉厂为龙头的优质小麦加工、深加工基地。其中皖王集团日加工小麦700吨,年生产各类面粉14.7万吨;锦丰集团年加工小麦24万吨,生产方便面17亿袋。6、以康达尔、步强饲料厂为龙头的饲料加工基地。7、以天牧乳业集团为龙头的奶牛养殖及奶制品加工等基地。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