萧县赵庄村书画家王肇民

家乡区县: 安徽省萧县

王肇民:清光绪三十四年(1908)出生在萧县赵庄村,父亲是一个乡村教师,酷爱古典文学,他自幼随父读书,深受传统艺术的影响,13岁即以“美术成绩特别优秀”的评语毕业于黄口镇西前小学,这一句不寻常的评语,使他在徐州读书时,就把美术当作一门主课来学,民国18 年中学毕业后考取了杭州艺专,在进步学生的影响下。民国19 年加入了“左联”所领导的“一八艺社”杭州分社,并以他特有的活动才干,成了这个组织的骨干,后被当局开除学籍,校长林风眠爱其才华,遂介绍入北平大学艺术院学习, 毕业后,受聘于北平私立艺专。 抗日战争爆发后,回到家乡参加新四军,做抗日救亡工作。解放后,先后任中南文艺学院、中南美术专科学校、广州美术学院教授。三十多年来坚持不懈地进行素描和水彩画的研究和创作活动,取得了很深的造诣。他的作品于1962年、 1963年和1978年先后在广州、武汉、西安、北京、深圳等地展出九次,深受同行和群众的喜爱。他的水彩画被称为“国画的笔法、油画的色彩、素描的基础,诗的境界,”把东西方绘画艺术的技法巧妙地结合起来,融为一体,独树一帜,具有泼辣、豪放、朴素、醇厚的独特风格。

1980年10月,他在巴黎举办的个人画展,巴黎《晨报》及《解放报》均有专题评论,称为‘巴黎画坛的盛事”。认为他的作品:线条出奇的准确,色彩鲜艳夺目,因而接近西方的风格。可作为西方向中国探索的桥梁。他所采用的表现方法,虽然来自中国传统,但却掺杂了巴黎学派1935年至1940年时期的手法,因此产生了既不是东方的又不是巴黎的混合艺术。 1979年10月巴黎的《中国艺术丛刊》第一期编辑部文章中介绍:‘自本世纪以来,许多中国画家选择了学习西画的道路,他们当中绝大多数坠入了抄袭和模仿的陷井之中而不能自拔,然而西方艺术的诱惑力毕竞也使中国得到了象徐悲鸿或林风眠那样的巨匠,王肇民就是属于这一世系的一位画家。王肇民如今被认为是一位水彩大师和名家。他在这个领域里的贡献对于我们也许比对于中国人更具有重要性。他具有西方画家的视觉和想象而同时又深受中国文化和哲学思想的熏陶。就他对传统画笔艺术的掌握而言,也不愧为一位大师。”这些评价正是王肇民教授多年来所追求的“古为今用,洋为中用”的创作方法成功处。 这种成就是和王肇民本人质朴的品格、广博的修养、深湛的思想分不开的。全国有五家出版社出版了《王肇民水彩画集》。他的画论《画语拾零》出版以后被译成法文。巴黎《中国艺术丛刊》予以转载。

朱孟梦(2015-05-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