坠子戏,全国稀有地方剧种之一,十九世纪末起源于宿州萧县,流行于皖、豫、苏、鲁的接壤地区,深受黄淮一带人民群众的喜爱。 泗县老泗州网论坛
坠子戏是在民间说唱单口坠子的基础上,经过“大扬琴”、“道情班”、“曲艺剧”的过程演变而成的。它融入了北方的民俗文化,其表演和唱腔及舞台语言均带有淮北本土地域文化的特色。表演接近生活、偏重于写实、自然洒脱。唱腔丰富多彩,男腔“大口”有铿锵有力;女腔“小口”婀娜多姿;花腔小调幽默诙谐,“寒韵”震撼人心。主奏乐器大坠胡的特色、个性突出。长期以来积累了传统、现代剧目近200出。代表性剧目有《小菜园》、《小包公》、《窦娥冤》、《潘金莲》、《公主求情》、《大脚娘娘选总管》、《魂诉》、《一条大鱼》、《人生配方》、《打赌》、《今天是个好日子》、《故土情深》等。
坠子戏在宿州的发展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发展过程中,向京剧、河北梆子等多 剧种借鉴,有生、旦、净、丑等行当;又吸收豫剧、河南曲剧、河北梆子等剧种的唱腔和板式结构,逐渐成一独立的剧种。由于它的表演形式非常符合当地观众的“口味”,因此发展较快。坠子戏的舞台上曾先后涌现出被号称为坠子戏“三大元”的刘元芝、陈元孝、陈元萍和朱月梅、张立峰等著名表演艺术家以及孟敏、邢亚东、张高彦、张莉、李玲、李连民等一大批优秀青年演员。 laosizhou.com
坠子戏《魂诉》、《一条大鱼》等曾晋京汇报演出。60年代以后,《人民日报》、《解放日报》、《文汇报》、《安徽日报》都曾发表专题评论文章对坠子戏加以评述。坠子戏的演员还多次在国家级和省部级的重大艺术活动中获奖,坠子戏在安徽戏曲史上占有独特的地位。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