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鞭打芦花”成今萧县孝道典范

家乡区县: 安徽省萧县

“鞭打芦花”,是春秋末期发生在萧国(即今萧县)的真实故事,故事的主人公闵子骞是孔子的主要弟子之一。这则故事反映了“孝道”这一儒家思想,蕴含着当时人们的愿望和理想,弘扬了传统美德。这则故事长期以民间文学的形式,在主要情节不变,细节、语言各异的情况下,在我国30多个省、市、自治区广为流传,并被改编为地方戏和曲艺演出。对我国正在进行的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构建有着积极的影响。

故事的主要内容是这样的:孔子的弟子闵子骞,常受后母虐待,却怀“忠恕”之心,矢口不讲。一次,子骞及二弟随父坐牛车出门探亲,行至萧国一山村旁,风雪突起,车上的二弟喜眉笑眼,子骞则冻得瑟瑟发抖。其父见状,怒用鞭打,刹时间子骞的袄烂而芦花飞,骞父发现幼子棉衣则裹着丝绒,始明真相。其父立即赶车返家,愤怒休妻。子骞跪求父亲饶恕后母:“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后母感动认错,一家人复又和好。后来,孔子知道了,夸赞道:“孝哉闵子骞!”(闵家居住的乡村,即今宿州市埇桥区闵贤乡)。

“爱人”和“忠恕”,是儒家思想的核心,闵子骞将此化为了具体言行,成了封建社会人们的一面镜子,在今天,故事所提出的“尊老爱幼”问题,仍有其积极意义。

朱孟梦(2015-05-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