腊月三十,沔阳城有闹龙灯的风俗。
相传,西周以前,周武伐纣期间,这地界发生一种“瘟黄症”。由于纣王暴虐无道,一任瘟黄蔓延,无数百姓罹病而亡。“须臾遍染家家尽,顷刻传尸户户殂”,便是当时的情景。为了救百姓出水火,辅佐武王伐纣的丞相姜子牙登上昆仑山,救教原始天尊师傅。天尊夜泻天机,授姜子牙用稻草绳子扎成一段有首有尾有须的“草龙”,让小伢在夜间将其举过头顶,边跑边舞……三日后,瘟黄果被驱散,百姓逃出苦海。从此,百姓每到年节,便扎制草龙,于年三十的傍晚开始,沿街绕村舞动。吴家湾人今年开心,一入腊月,就早早扎起了龙灯,盼望着除夕夜的到来。乡长放出话来:今年五谷丰登,为了祈求来年更是农田风调雨顺,百姓丰衣足食,草把龙灯数量不限。一时间,街上就扎制三条长龙,每条龙有十三节。乡下几个村子也扎了一些。街上的三条长龙,就数胡老板的最气派,由胡队长领舞,十几个队员紧随其后。晌午饭后,一袋烟工夫,胡队长的长龙便开始在街上的青石板路上进行演练,一时间引得多家店主和顾客驻足观望,忘了生意……
只见舞龙者头扎红巾,身着黄色对襟褂,下穿青色长裤,腰扎红绸带,个个精神抖擞、威风凛冽。再瞧那长龙,扎制得更是胜过往年:龙头是用竹条和竹篾扎成的龙头形,龙嘴下面用麻绳制成的龙须,再用红、黄、蓝三色布条将竹篾缠起来,摇动一下,可见龙威。龙尾先用竹篾扎成鱼尾状,用黄纸糊上,再用毛笔画成红色鱼鳞状,尾巴上系着一块红绸布。龙珠更是考究:竹篾、铁丝制作,安装在羊叉似的托把顶端,此珠有轴心,可滚动。羊叉上系有红绸,接在木杆上……
掌灯时分,舞龙开始了。
街上家家户户挂起红灯笼,洞开厅门,备有烟、糖或银圆,以及黄豆、香纸之类。最大的那条龙舞到乡长家的门口。乡长让腊英和腊梅烧纸化钱,并把香火插在卧侧的“龙”身上。
乡长的店前的场子宽阔,早已在场中央竖起一根高高的铁柱子,那是为舞龙者“龙跑单圈”准的。“龙跑单圈”是广场表演的一种形式,包括舞珠引龙做“龙跑单圈”,然后做“舞龙”、“破龙门阵”、“开荷花”、“黄龙盘柱”等惊险激烈的动作。
广场舞龙开始了。乐队紧锣密鼓,舞龙者发出“啊呼呼……”的齐声吼叫。他们依次跑完“龙跑单圈”、“舞龙”、“破龙门阵”、“开荷花”,再重归“龙跑单圈”……最后,舞珠者引龙头带龙身爬上那根铁柱。人们把目光聚焦在铁柱的顶端。“乡长,您在那高头放了多少银圆?”有人高声问。“放了多少香烟?……放了多少八宝点心?放了几块布料?……”人们跟着起哄。乡长笑而不答,两支胳膊搂着腊英、腊梅,也望着龙头向那柱子上端攀爬。两个长成大姑娘的女儿,眼睛却不在龙灯身上,而是在人群中搜索着什么。几个年轻男伢正在朝两个漂亮女伢子扮鬼相。这一切,都没有逃过挤在人群中看龙灯的荷花。荷花悄声对济国先生说:“乡长那俩千金,心思不在龙灯上,你看她们魂不守舍的模样,特别是那个腊英……”“她们在想什么?”先生愚钝,随口应付。“她们在想男伢子……”“乱说。”“不信?你待会儿看那个腊英,马上就会悄悄溜走,跟西根的儿子作林到河滩上去!”“看灯吧,女人就是女人……”先生嘟哝道。这时,广场龙灯已进入高潮。“黄龙盘柱”结束了。舞龙者把从铁柱顶端取下的东西依次传下,交给专事收礼品的人。随后,长龙绕柱退下做“荷花形”舞龙。此刻,乐队再次紧锣密鼓,舞龙发出“啊呼呼……”的齐吼,吼叫声震耳欲聋,传得好远好远,激起热烈的气氛把草把龙灯推向了高潮。“仓才才,仓才,仓仓,仓才,仓才才,仓才,乙才,仓才……”
伴着看客的高呼声,舞龙者再跑单圈,谢别主人。
收礼者开始清报礼品——银圆30块!洋布5匹!香烟5条!八宝点心14包……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