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昌伊府面

家乡区县: 南昌东湖区

伊府面简称“伊面”,是一种油炸的鸡蛋面,为中国汉族著名面食之一,以鸡蛋面条先煮熟再油炸,可贮存起来,饥饿时下水一煮即可吃,面色泽金黄,面条爽滑,汤浓味鲜,可加不同配料,炒制成不同风味的伊府面,被人称赞为世界最早的速食面,是泡面、方便面的“老祖宗”。

伊府面[1] 是中国著名的一种面食,外焦里嫩,香而不腻,可加不同配料,炒制成不同风味的伊府面,如三鲜伊府面、鸡丝伊府面、虾仁伊府面、什锦伊府面等,在中国各地都有,多流行于中原,著名的有中原砂锅伊府面、琼南伊府面、山东伊府面、潮州伊府面等。伊府面的“伊府”二字,是尊称伊家的意思。制作颇为考究。制作时,选用精面粉,鲜蛋划成蛋浆,揉匀后,擀成薄片,渗水入粉打成面条,用清水煮沸,取起晾干,再投入油锅炸至金黄色,即成酥脆坚挺的鸡蛋面。因其含水量很低,可以保存较长时间而不变质,随时取用,极为方便。食用时加清水煮至半熟,再加入已炒好的肉、笋、菇、鱼、香葱等佐料,又加肉汤同煮,熟后色、香、味俱佳,别具特色,或浇入海参、虾仁、鸡丝等。煮七成熟后,用油炸,再炒叫炒伊府面,色金黄,汤味极美。因而品尝后令人回味无穷,难以忘怀。[2]
2历史
编辑

伊府面图3
伊府面图3[3]
伊府面的起源,广东、福建、苏州、郑州、宫廷各种传说均有,难以定论。但由史料的记载,比较具体的说法是由乾隆年间书法家、扬州知府伊秉绶的家厨所创制,因而取名为伊府面。[4] 伊秉绶号墨卿,福建汀州人,乾隆年间中进士,工诗善画,富收藏,是一位儒雅风流之士。他做过惠州和扬州知府,而这两个地方都是讲究美食的。他任惠州知府时,用了一个姓麦的厨师,此人从开封来,极善烹饪,东家爱吃,厨师会做,彼此切磋,宾主相处很好。后来伊秉绶转任扬州,麦厨师也跟随去了,在那里他结合中原地区制作汤品的特点,参酌采纳了江南调制面点的方法,创制出了伊府面。 关于伊府面的文章有民国初期的洪为法的《扬州续梦·扬州面点》,其中说:“在昔伊秉绶曾任扬州知府,伊府面即其所创。”还有赵珩的《老饕漫话·闲话伊府面》、唐鲁孙的《说东道西·扬州炒饭伊府面》、朱振藩的《食林外史·从扬州炒饭到伊府面》等文章。
有关伊府面在郑州一带的传说是:唐朝邺城(今河南安阳)有位姓伊的将军。有一次,他回故里省亲,不料回家立足未定,皇帝忽然传来圣旨,令其还朝。伊家顾不得置办酒筵,家厨性急之下,将面粉用鸡蛋和成面擀切成面条,下油锅烹炸,再向砂锅内添入高汤,加入海参、猴头菇、熟鸡丝、玉兰片、香菇、木耳等菜料,并佐以大油、胡椒、辣椒油等,端给伊将军品尝,既为将军接风,又为将军送行。将军品尝之后,大为赞赏,此面从此在民间流传开来。[2]
3特点
编辑

伊府面汤鲜面香,口味咸鲜,色泽鲜艳,外焦里嫩,香而不腻,营养丰富。[2]
4制作
编辑

原料

精面粉500克,水适量,鸡蛋4个,盐少许,食油250克,细淀粉适量。

morningleo(2015-05-04)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