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年英雄 空余旧所(3)

家乡区县: 武汉市硚口区

向警予故居——修缮后现为民宅  江岸区三德里27号,省文物保护单位。向警予住过的汉口三德里,于清末建成,沿用欧洲的两层联排式砖木结构,在单元平面划分上借鉴中国传统四合院布局,内向封闭,形成小天井,别具一格。如今仍是居民住宅。如果不是镶嵌在墙上的“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向警予故居”和“向警予故居简介”两块碑记,很难想象,这里就是向警予烈士的故居。

向警予故居

  1927年4月,向警予来到大革命中心武汉。“七一五”汪精卫公开反共,向警予不畏艰险,毅然选择留在武汉,转入地下斗争。向警予不断变换住址,以防不测,半年时间里辗转于汉口的广福巷、贤乐巷、昌年里、河街,最后搬到法租界三德里27号。

  当时向警予和湖北省委指派给她的女助手陈桓乔同住于此,对外以姑嫂相称。向警予化名夏易氏,公开身份是失业的小学教员。陈桓乔化名易陈氏,是家庭妇女。她们以找工作为掩护,每天外出活动,这里也成为我党重要秘密联络处。

  向警予当时出任中共湖北省委秘密机关报《大江》主笔,负责该报编辑出版工作。据陈桓乔撰文回忆:“我们的住处就是省委宣传部,又是报纸编辑室。大姐(即向警予)多半外出到工厂或其他单位联系工作、开会等……大姐常彻夜不眠,撰写社论文章。”向警予���文章文笔尖锐,一针见血。

  由于叛徒出卖,1928年3月20日,向警予在三德里住所被捕。5月1日就义。

  向警予简介:

  向警予(1895年—1928年),女,湖南溆浦县人。为湖南女界勤工俭学运动的首创者。1919年赴法国勤工俭学。1922年回国后加入中国共产党。在党的二大、三大、四大上当选为中央候补委员、中央委员,四大后增补为中央局委员。向警予是党的第一位女中央委员和第一任妇女部长。大革命失败后在武汉坚持斗争,1928年3月20日因叛徒出卖被捕,5月1日英勇就义,年仅33岁。

  冯玉祥故居——修缮后现为办公楼

  武汉冯玉祥故居位于武昌千家街的8号大院。1937年11月到1938年9月,民国时期着名军事家、爱国将领冯玉祥将军在这里居住。

修缮后的冯玉祥故居

  冯玉祥将军旧居为西式洋房,坐北朝南,青砖红瓦两层砖木结构,勒脚与腰线采用花岗岩砌筑,南面建有圆拱券走马廊,建筑面积1338.89平方米,落成于1926年,当时是基督教英国循道会武昌千家街福音堂堂区的教牧人员住宅楼。

  现在武汉冯玉祥故居修缮完毕,却被武汉市化学工业研究所有限责任公司挂了牌当做办公楼。

  冯玉祥简介:

  冯玉祥(1882.11.6—1948.9.1),中华民国高级将领,西北系军阀首领,爱国民主人士。谱名基善,表字焕章。原籍安徽省巢县(今巢湖市)夏阁镇竹柯村,生于直隶青县(今属河北保定)兴集镇。中华民国北京政府陆军上将,国民革命军陆军一级上将军衔。1924年发动北京政变,推翻直系军阀政府,后五原誓师,曾取得武清击败直鲁联军(属国奉之战)、1926年第一(二)次兰封之战[1-2] 等战役的胜利。是蒋介石的结拜兄弟,系国民政府抗战青天白日勋章、美国总统二战银质自由勋章、国民政府首批抗战胜利勋章三大抗战勋章获得者。

  石瑛故居——变身为文化艺术创意工作室

  辛亥革命同盟会元老石瑛故居位于武昌昙华林三义村,是一幢建于20世纪20年代末二层小楼,是湖北省境内仅有的一所辛亥革命名人故居。地址在武汉市武昌区昙华林特一号石瑛故居。

石瑛故居

  石瑛的故居如今终于焕发出新的生机,变身为文化艺术创意工作室,一批知名艺术家业已入住。近年来,武昌区政府将昙华林一带已经修缮的石瑛故居、修女教堂、教士公寓等闲置的优秀历史建筑群整合起来,在强化保护的基础上,以租赁的方式和优惠政策引进知名艺术家,创办文化创意园工作室。艺术家入住这些历史建筑,肯定会倍加呵护,既可提升昙华林历史街区的文化含量,也能促进文化产业的发展。

  董必武故居——现为居民住宅

  在汉口安仁里1号。

董必武故居

  1937年9月,董必武奉命以中共中央代表的身份从延安来到武汉,不久迁此。1937年9月至12月,董必武负责筹建八路军武汉办事处,为抗战初期党在武汉开展工作打开新局面。故居坐东北朝西南,面积348平方米,是一栋二层楼的钢筋水泥结构建筑,为20世纪30年代的普通民房,由私人修建,现仍为居民住宅。房屋基本保持原貌。

  1937年9月,中共中央代表董必武受中央委派从延安来到武汉,主要任务是筹建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开展统一战线工作,促进国统区人民群众抗日救亡运动。

  经过董必武同志的精心筹备,八路军驻武汉办事处于1937年10月下旬在这幢小楼(当时名叫府西一路安仁里2号)成立。办事处成立后的主要工作是:设法为八路军、新四军筹集军饷和其他军需物资;营救被国民党关押多年的共产党人和其他进步人士;接待各地前来要求恢复党的组织关系的同志和要求参加抗日救亡工作的群众。

  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周恩来同志的父亲,邓颖超同志的母亲都曾在这里居住过一段时间。

程斯如(2015-05-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