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兹故居——保存完好 鲁兹故居纪念美国主教鲁兹。湖北省重点文物保护单位。位于汉口城内鄱阳街32号院内。占地面积323平方米。另外还有武昌昙华林的一处鲁兹故居。
鲁兹故居
在鄱阳街34号那个院子里头,两层高的小楼,弧状的大门,看上去别致的很。这栋房子现在已经是某个单位的办公点,而在抗战时期,它是众多支持中国抗战的国际友人的起居所。鲁兹故居西北向,是一栋西式二层砖木结构楼房,建筑面积646平方米。至今保存完好。
鲁兹在武昌的故居是昙华林高家巷圣约瑟堂(现崇福山街)。他1896年至1904年11月一直居住在此。这些房子原来既有教堂又有附属学校。1927年六七月间,贺龙的20军军部设立于此。周恩来、周逸群在这里跟贺龙进行了历史性会见,酝酿南昌起义。随后校舍毁于大火,仅存清代校门,门框上仍有“圣约瑟学堂”五个大字。数年前贺龙夫人薛明及子女来访旧地时曾说,贺龙就是从这个门框里走向革命的。校舍现还有五栋系1929年所建,古风尚存。鲁兹1902年4月与夫人结婚后在这里生下长女,因此,可以说高家巷圣约瑟堂是他们在武汉的第一所故居。
鲁兹简介:
鲁兹,中文名吴德施,1904一1938年间,在汉口任圣公会鄂湘教区主教,是一位同情和支持中国革命事业的美国人。任主教期间携全家居住于此。他的家成为进步的新闻记者、外交人员和社会工怍者经常活动的场所。中共领导人周恩来、朱德、彭德怀都曾到这里作客。国际友人安娜·路易斯·斯特朗、史沫特莱、白求恩等到汉后都曾先后在鲁兹家居住,路易·艾黎、爱泼斯坦也在这里活动过。鲁兹主教在抗战初期还经常参加八路军武汉办事处的活动。1938年4月19日鲁兹告老回国前,周恩来赠与亲笔题词,并在“八办”为他举行告别宴会。
宋庆龄故居——保存完好对外开放
宋庆龄汉口旧居在汉口沿江大道的黎黄陂路口,有一座高三层的小楼。它有着杏黄色的外表和纪念碑似的塔楼,是座典型的俄罗斯风格建筑。在临近沿江大道的一侧,三段构图的手法将小楼内廊巧妙划分,借以回廊的雕花铁栏和铁制吊灯,让人浮想联翩。
宋庆龄故居
宋庆龄所居住的这座小楼,始建于1896年,最先是一家专门为俄茶商交易而开设的华俄道胜银行。大革命时期,这幢建筑被武汉国民政府财政部相中,后又为民国中央银行武汉分行。宋庆龄当时住在二楼,这可能是她的弟弟、时任国民政府财政部长宋子文的安排。直至7月17日因时局动乱而被迫离开汉口。
解放后实行军管,小楼成为了胜利文工团的驻地,其花园原有的防空洞、假山被拆毁,楼顶坡面被改造为阁楼,楼内所存物件也大多散失。由于建筑具有重要历史价值,2002年湖北省又将其公布为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现在,小楼粉饰一新,作为企业投资的蓝光艺术博物馆已对外开放。
宋庆龄简介:
宋庆龄,伟大的爱国主义、民主主义、国际主义和共产主义战士,举世闻名的二十世纪的伟大女性。她青年时代追随孙中山,献身革命,在近七十年的革命生涯中,坚强不屈,矢志不移,英勇奋斗,始终坚定地和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站在一起,为中国人民的解放事业,为妇女儿童的卫生保健和文化教育福利事业,为祖国统一以及保卫世界和平、促进人类的进步事业而殚精竭力,鞠躬尽瘁,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受到中国人民、海外华人华侨的景仰和爱戴,也赢得国际友人的赞誉和热爱,并享有崇高的威望。
郭沫若故居——保存完好
在武汉,着名学者、诗人郭沫若居住过的地方有多处。在武汉大学珞珈山上,就有国家级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郭沫若故居,位于俗称的武大“十八栋”老别墅区。现在门洞里墙壁上有几行字:“一九三八年四月至八月,郭沫若同志在此居住。”
武汉大学郭沫若故居
1938年,武汉成为全国抗战中心,武汉大学于该年4月西迁,国民政府军委军官训练团的团部设于此地。现在这片山上的老别墅,即当年的18栋,成为训练团的官邸。因为政治部第七处处长范寿康原是武汉大学的教授,得益于他的斡旋,使负责抗战宣传工作的第三厅厅长郭沫若得以把张有桐教授的住房顶下来居住了。
从1938年4月至8月,尽管郭沫若在武汉大学仅仅住了4个月,而且是在烽火连天的战争环境,但武大的优美景色、他在这一时期的工作状态,以及他与夫人于立群的甜蜜生活,还有周围的邻居,给郭沫若留下了一生中居所最为满意的回忆:“有这样的湖景,有这样的好邻居,我生平寄迹过的地方不少,总要以这儿为最接近理想了。”因此,他也把武汉大学称赞为武汉三镇的“物外桃源”。
郭沫若简介:
1892年出生于四川乐山县,祖籍福建汀州府宁化县。中国现代文学家、诗人、考古学家、古文字学家、历史学家、社会活动家。甲骨学四堂之一,新诗奠基人之一,中国历史剧的开创者之一,第一届中央研究院院士。
钱基博故居——保存完好
位于湖北美术学院校园内,建于1936年,系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内木板铺地,总建面630平方米,是文化名人钱基博1946年至1957年居住的地方。
钱基博故居
该建筑名朴园,位于湖北美术学院校园内,建于1936年,系砖木结构二层楼房,内木板铺地,总建面630平方米。2002年维修,内改石板铺地,内外墙装饰更新。
朴园,一栋有历史的小洋楼,坐落在湖北美术学院,与学院的行政楼毗邻,是武汉的优秀历史建筑。朴园也是钱基博的故居,钱基博是谁?他是钱钟书的父亲。历史上,许多文化名人都在武汉留下了他们的足迹。
钱基博简介:
(1887--1957)江苏无锡人,古文学家兼教育家,历任无锡师范、清华大学、上海圣约翰大学、上海光华大学、浙江大学、湖南兰田师范、武昌私立华中大学、华中师大等校教授,着作达20余种,并将5万册藏书和1000余种方志,200余种珍贵文物等,分别捐赠给华中师大和江苏泰伯文献馆。
刘少奇故居——修缮后现为民宅
刘少奇故居汉口友益街尚德里2号(今为4号)。1926年10月——1927年7月,刘少奇在武汉从事革命活动时的住房。故居系一幢20年代里弄式二层楼民房。坐南朝北,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砖木结构。大门为石框门,有天井、客厅;左右两间房,每间20平方米。楼上房间布局与楼下一致。刘少奇住在大门右边的楼上房间。
刘少奇故居
经询间,这栋宅子的楼上、楼下结构一样,总建筑面积约120平方米,现住着8户人家。他们都知道这是刘少奇旧居。
据相关资料,1926年10月,北伐军占领武汉,大革命的中心由广州移至武汉,中华全国总工会在汉口友益街设立办事处,李立三为办事处主任,刘少奇为秘书长。刘少奇在尚德里居住和工作到1927年7月上旬。1983年,这栋老宅被列为武汉市文物保护单位。“刘少奇旧居,除了挂个牌子外,跟一般老房子没什么区别。”附近一居民说。
对此,武汉市文化局文保处一名工作人员表示,“不是所有的名人旧居,都能够以纪念馆、可供参观的形式,呈现在大众眼前。”因为,尽管名人旧居的现状让人担忧,房顶漏水、线路老化、墙壁开裂等安全隐患比比皆是,但住在旧居中的老百姓多半是困难群体,把他们全部从旧居迁出来,既不现实,也不符合情理。
该工作人员称,被列为文物保护单位的名人故居,文保部门可根据《文物法》进行管理,这种维护和管理只是宏观层面的,包括禁止乱拆、乱改等,具体修缮工作还是遵循“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
刘少奇简介:
刘少奇同志是伟大的马克思主义者,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政治家、理论家,党和国家主要领导人之一,中华人民共和国开国元勋,是以毛泽东同志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中央领导集体的重要成员。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