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发展至今已有5000年,最早作为都城是在三国时期,当时的武汉还不叫武汉,而是被称为夏口。三大名楼之首的黄鹤楼就坐落于汉口江畔,最早就是作为三国时期吴国建立在龟山上的阅兵楼而存在于世。武汉如今两江三镇格局的形成要得益于明朝期间的汉水改道,从此将汉阳和汉口分隔两地。汉口虽形成时间最短,但后来居上,发展速度远远超过其他两镇,得天独厚的优势让汉口自明朝时期至清末数百年间迅速发展为中国重要的商镇。 汉阳的崛起要归功于张之洞的洋务运动,重工业,钢铁厂,兵工厂让汉阳一夜腾起,唯有武昌一直默默无闻。新中国成立后,中国唯二的两大城市:上海和武汉,同时列入直辖市。几年后,武汉的命运出现了第一次转折:被降级为副省级城市。但是这并没有影响武汉的地位,因为此时大批的“武”字重工企业纷纷落户武汉,武汉长江大桥的竣工,使武汉依旧是中国国民经济发展的中坚力量,为中国经济建设贡献出了巨大的力量。
武汉开始落后的转折点出现在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的三次改革浪潮,身处内陆的武汉没有从改革中获得任何机遇,而其他沿海城市已经乘着改革的风完成了资本积累和再发展。
长久以来,武汉政府的领导习惯以直辖市自居,和省政府机关关系微妙,导致省政府对武汉的建设并不积极,可以说,自八十年代到九十年代,武汉一直处于缓慢的发展之中。城市建设渐渐跟不上时代的武汉,也难怪别人称之为“最大县城”。
中部崛起战略是武汉迎来的新世纪的新机遇。省委俞书记原任建设部部长,明确指示湖北省要把武汉作为建设的重点。新一届的武汉政府也一改以往作风,重新回归求真务实,重新审视武汉发展方向。近年来,武汉发展迅速,城市建设取得一定成就。
与沿海城市相比,武汉仍有一定差距。但我们可以相信,通过一代代武汉人不断的努力,这个差距终会缩小直至消失,乃至赶超。武汉将建设为城市规模大,经济实力强,中部崛起的领军人。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