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哥鱼”学名叫长尾多齿蛇鲻,其肉质甜美,在潮汕沿海产量比较高,是汕头人做鱼饭、鱼丸的主要鱼种之一,其最大的缺点就是鱼刺特别多。汕头小孩如果能独立吃“那哥鱼”,那吃鱼的基本功就算是过关了。于是,“如果那哥鱼没有鱼刺”便成为爱吃鱼的人的一种梦想。
“粗皮那哥,有钱买无,无钱勿捏,捏了臭腥。”潮汕地区在食物贫乏的年代,“那哥鱼”和“巴浪鱼”都是少数能买到而且买得起的鱼,而“那哥鱼”的鲜甜程度要比“巴浪鱼”好得多,这民谣就是赞美“那哥鱼”,对买不起“那哥鱼”者带有些许歧视的味道。
那哥鱼”和“竹笋鱼”都是潮汕地区做鱼饭的主要原材料,都是鱼刺非常多的鱼。为了做鱼册,把“那哥鱼”进行拍打,取出鱼刺,自然是一手绝活。这“那哥鱼”片的口感好,重要的是对“那哥鱼”的挑选,第一要母的,公鱼的肉质太松。第二要大,每条必须0.6公斤以上。第三要新鲜,甜度才足。
制作过程除了拿掉所有的鱼刺,切的时候还要注意刀法,还有就是“那哥鱼”片一般都是今天制作好,溜过加盐的粉水,然后低温保存,沥去鱼肉片中的水分,明天才卖,这样吃起来口感才Q.涮火锅的时候汤烧开,马上转为中火,用“三吊汤”的手法去涮,味道便更为绝妙了。
鱼吃完后才发现汤底有好料,那是上好的鸽胸肉,怪不得汤水那么好喝。这时店老板有些得意,他说如果有空这鸽胸肉他还能片成山珍中的野鸡崽子,那才叫绝…… (老食煞)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