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

家乡区县: 绵阳市游仙区

窦圌山,又名圌山,位于四川江油城北20公里的涪江东岸。相传唐代彰明(今属江油市)主簿窦圌(字子明)隐居于此,故名。自麓至顶约5公里许,行道迂回盘旋,林木苍翠,景色秀丽。 李白少年时曾游此山,题下千古绝句“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后国民党元老于右任手书镌刻于山中石碑之上。窦圌山是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国家地质公园。

窦圌(chuán)山,是剑门蜀道国家级风景名胜区的重要组成部分,距江油市北25公里,距绵阳45公里,是四川省著名的丹霞地貌景区。
历史

窦圌山最早叫做“猿门山”,因在南北朝以前,山上猿猴较多,加之两山形如门,故称“猿门山”。南北朝萧梁时期,山上就有和尚建立了寺庙,猿猴被赶走,当地老百姓见山体由豆子大的石子构成,山形如圆形粮屯为“圌”,在这一时期称为“豆圌山”。唐朝时期,彰明县(今江油彰明镇)有个叫窦子明的县主簿,觉得圌山清幽奇险,好似人间仙境,便弃官隐居于此,在这里开山辟路,建筑庙宇,修仙炼道,使圌山上殿宇成群,楼阁联翩。而后窦子明修炼成仙,骑鹤白昼飞升。于是“有仙则名”,后人便将豆圌山冠以“窦”姓,名“窦圌山”,李白在访道时,曾题诗“题窦圌山”:“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

窦圌山距“九寨沟”、“黄龙”200余公里,在宝成铁路复线和108国道公路之上形,南北走向,长2.8公里,宽1.68公里,面积约4.7平方公里。海拔高度1140米,相对高度540米。地理坐标:东经104度49分, 北纬31度55分。

窦圌山山颠三峰,拔地而起,高逾100米。峰顶各有古庙一座,名东岳、窦真、鲁班。三峰之中惟西峰有险路可通,其余两峰由上下两根铁索组成悬桥相连。
峰下不远处为云岩寺,始建于唐,明末焚于兵火,清雍正三年(1725年)重修。寺前山门外有唐李白题赞圌山石碑一通,谓:"樵夫与耕者,出入画屏中。"寺内珍藏有道教文物“飞天藏”;“飞天藏”又名“星辰车”,宋淳熙八年(1181)建,元代至正时重修,车高9.82米,直径7米,上下共四层,上雕塑有天宫楼阁,腰檐上装饰有斗拱,每层雕有执笏人物,形神自如,体态潇洒,衣纹流畅,木柱及额枋上均施沥粉彩绘,更显精美巧妙,具有一定的历史、科学、艺术价值,属道教文物。1956年被四川省人民委员会公布为第一批省级文物保护单位。
窦圌山山中十大旅游区域,二十八个景点,博十幽深。云岩寺1988年,被国务院公布为全国文物保护单位。飞天藏具有八百多年历史,举世无双;圌岭铁索飞渡堪称神州一绝;高空滑翔惊险刺激;载人索道安全舒适;桃园景区清雅爽朗;中国历代皇帝长廊223尊圆雕石刻居全国之最。

梅梅钟(2015-05-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