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仁皎墓为陕西省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其宝贵价值主要体现在墓的形制和墓前的文物上。作为特许一品-陪葬皇陵,此墓起始坟高在三丈以上,硕大的圆土丘在平坦的田野上很是显眼。坟墓坐北朝南,有着宽而长的神道,两旁对立石人、石兽若干,最气派的还数东西两侧顶端的巨大方形土柱,似人工、更似天成,高约丈许,足可与乾陵的“双乳峰”媲美。其实,这些都算不上什么,王仁皎墓最可宝贵的是世代相传的“三宝”。
唐开元七年(公元719)四月二十四日,皇帝的老丈人王仁皎在长安(今西安)病故。
王仁皎葬礼的规格很高,整个丧事由官方操办,工部尚书刘知柔担任丧事总监,京兆少尹崔琬任副监,京师的公卿、-、文士奉唐玄宗李隆基之命竞相前往王府吊唁,车马人流溢巷填街。出殡之日,李隆基更是登上禁苑的望春楼眼望东北遥寄哀思。
围绕王仁皎墓的建造,在当时还闹了一场不小的风波:唐朝的礼仪法令规定,一品-坟墓封土高出地面一丈九尺,如果经过皇帝恩准陪葬皇陵的一品-,其坟墓的封土可以增至三丈高。王仁皎的儿子、驸马都尉王守一请求按照窦孝堪死后的坟制修筑自己父亲的坟墓。窦孝堪是唐玄宗生身母亲昭成窦皇后的父亲,他的坟墓封土经特批高达五丈一尺。唐玄宗同意了王守一的请求,但这个决定遭到大臣宋璟和苏颋的反对,他们上奏认为窦孝堪当时的坟制并不是正常的礼式,而是因为窦皇后被-致死而给与的一种特殊的补偿,这种特殊的照顾不应该成为一种定制。如果皇上难以违背王皇后的情面,可以按照一品-陪葬皇陵的礼式筑坟三丈以上四丈以下,这已经是特殊的待遇了。唐玄宗最终还是采纳了宋、苏等人的意见,并且拨出四百匹彩绢奖励了提出意见的大臣,他说:“卿等乃能再三坚持,成朕美事,足使万代之后,光扬我史策。”这种结果王氏兄妹极为不满,但又无可奈何,只好在爹的灵前多洒几滴泪水了。
虽然在墓冢的形制上唐玄宗没有给国丈法外施恩,但他却给予了王仁皎墓另外一种礼遇,李隆基用他最拿手的隶书亲自书写了墓前的神道碑文。王仁皎可以说是幸运的,如果他晚死五年,恐怕就享受不了这么高的待遇了。五年之后的开元十二年(公元724)秋,他的女儿王皇后被废为庶人,他的儿子王守一被赐死,王家从此一蹶不振。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