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和美食-隔壁响

家乡区县: 福建省平和县

花生酥糖,别名“隔壁响”,因质地清脆,香酥可口,咬上一口隔壁都可能听见其声音而得名。

平和花生酥糖已有百年历史,祖传秘方。以传统工艺精致而成,营养丰富,香酥可口,油而不腻,风味独特。

据传花生糖的最早出现时间是在公元前475-221年的战国时候,由于当时各地的都是战火纷纷,人人自危,一些稍为有钱的人家为了生命安全,都纷纷逃避,远离战火。在兵荒马乱的时期,为了携带方便,有钱的人家就将饴糖和花生加在一起熬煮,熬煮过后,再切成不规则的一小块一小块的,这就形成了花生糖的始祖,也是世界上最早的花生糖,在12,13世纪,花生糖首先传入阿拉伯国家,然后传到希腊和欧洲乃至世界各地。

平和小溪的枕头饼因形似长枕得名。传说明代嘉靖年间,小溪西城有位太常名叫李文察,告老还乡了。一年夏天,夫人张氏得病,李文察焦急地请遍远近名医,皆不见好。万般无奈时,只好张榜求医。 榜文刚贴出去,就被一个衣裳褴褛、独眼跛脚的游方和尚揭下了。和尚给夫人望病后,说:“尊夫人所患乃脾湿虚症,宜补气健脾化湿,贫僧配制有参苓白术散金丹,请差人随贫僧去铜鼓岩取药。”药取来后,李文察一看,盒内装着八小条形似四方长枕的药饼。和尚交代:日服两条,早晚饭后服下,五日后再来看病。李夫人服下这药后,果然病就好了八成。 第五日,和尚又来看病,他说,“夫人病体已有起色,还宜慢慢调养。”于是又开一帖“黄芪健中汤”,并交代说:“请将方中的黄芪、桂枝、白芍、炙甘、生姜、大枣捣碎研末,佐以饴糖做馅,再将茯苓研成粉做皮,加工制成四方长枕状,温火烤后即可服用。每日三条,饭后服。此药甘温香脆,补气和中,定能治愈夫人之病。”李文察侧耳倾听,心悦诚服,和尚走后,他遵嘱制好药饼,给夫人继续服用,不久夫人的病就完全好了。 和尚仙药治病的故事传遍了全城,又传到了京城。嘉靖皇帝知道了,钦命西山李氏将枕头饼作为贡品献上。这下可急坏了李文察,因为枕头饼是药饼,并非茶点,皇上岂能乱尝?他只好将药饼改制成茶点,聘请溪口著名的制饼师傅,用香柑、芝麻、花生仁做馅,面粉作皮,拌以猪油,精工制成枕头饼,贡奉给皇帝品尝,果然,此饼小巧精致,香甜酥脆,佐茶绝妙。上至天子,下至王公大臣,尝后莫不交口称赞,小溪枕头饼于是身价百倍了。 后来,西山李氏家道中落,他的后裔以出售枕头饼作为谋生之道,从此此饼的制法便流入民间。

TIKA(2015-05-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