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六合历史上,瓜步山(今瓜埠山)赫赫有名。从长江航道变迁来看,瓜步山原来当在江南,大约南北朝时,处于江心位置,有“为江砥柱为河华表”之称;唐 朝时已在江北,成为著名的渡口,其后一直为兵家必争之地。现存关于瓜步山的最早诗文是南朝鲍照的《瓜步山木曷文》,文中指出:“瓜步山,亦江中渺小山也, 徒以因迥为高,据绝作雄,而凌清瞰远,擅奇含秀,是亦居势使之然也”。抒发了“才不如势”的感叹。后人关于瓜步山的记载和诗文甚多,北周庾信有《将命使北 始渡瓜步》诗,唐骆宾王有《渡瓜步》诗,独孤及有《瓜步山》诗。刘长卿有《瓜步送客〉诗,宋梅尧臣有《登瓜步山》二首,王安石有《瓜步望扬州》诗,苏轼有 《宿瓜步梦中得小诗录示民师》诗等。值得商榷的是的唐张祜的《题金陵渡》诗: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后人注解 多认为此处的“金陵”是“镇江”,因为瓜洲渡与镇江相望,颇为牵强。笔者认为可能是作者搞错了地方,将“瓜步”误认为“瓜洲”所致(瓜步亦名“瓜步 洲”)。相比之下,陆游就将瓜步、瓜洲分得很清楚。在《登赏心亭》中写道:“黯黯江云瓜步雨,萧萧木叶石城秋”。在《书愤》中则写道:“楼般夜雪瓜洲渡, 铁马秋风大散关。”明代李东阳也将瓜步的地理位置几笔描出:“烟中树色浮瓜步,城上山形绕建康。直下真州更东去,夜深灯火宿维扬”。瓜步如此受诗人关注, 除了其长江渡口的重要性外,也与其在军事上重要的战略位置有关。金兀术南侵,几乎每次都要从瓜步经过。后来长江航道逐渐南移,“瓜步渡口”日渐衰落。今日 瓜埠山已离江甚远矣。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