爰盎(?-前148)
即袁盎。西汉楚人,后徙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初为郎中,后历任齐相、吴相。与御史大夫晁错不和,因受吴王金钱,蔽匿吴王谋反事迹、为晁告发,降为庶人。后吴楚七国叛乱提出请诛杀晁错口号,他借机向景帝建议诛晁错。吴楚破后,被任为楚相。不久病免居家,以事为梁孝王所怨,被梁王使人刺杀。
冯唐
西汉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以孝著称。文帝时,任郎中署长。时年已老,匈奴入扰北部边界,云中郡守因失职被贬,他在文帝面前为云中郡守魏尚辩解,指出尚终日力战斩首捕虏,一言不相符即获罪,有赏轻罚重之失。文帝乃复以魏尚为云中郡守,并任他为车骑都尉。景帝即位,以唐为楚相。武帝立,求贤良,年九十余,被举,已不能官。
田蚡(?-前131)
西汉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景帝王皇后同母异父弟。景帝时为中大夫。能言善辩,为王皇后所重。武帝即位,以皇旧封武安侯,任太尉。推崇儒术,贬道家言,为好黄老之术的窦太后所贬免。后任丞相,骄横专断,至二千石,官多由其任举。前132年黄河发生水患,改道南流,他因其封地在黄河北岸,以私利力阻治河。后病死。
车千秋(?-前78)
西汉长陵(治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人。本姓田氏,又称田千秋。初为高庙卫寝郎。卫太子因江充所谮巫蛊事死,他上书武帝讼太子冤,武帝感动,召见任大鸿胪。数月,代刘屈氂为丞相,封富民侯。本人无他材能学识,因上言遂武帝意,旬月间位至宰相。为人敦厚有智,劝武帝缓刑罚,施恩惠。武帝死,辅立昭帝。为相十二年病死。
车顺(?-前71)
即田顺。西汉长陵(今陕西咸阳市东北)人。车千秋之子。前78年,嗣位为侯,官云中太守。宣帝本始二年(前72),匈奴寇边,又西伐乌孙,他被任为虎牙将军,与田广明、赵充国、范明友、韩增共五将军,率兵十五万击匈奴。次年,军罢,他以虚报虏获罪,自杀。
修成君
姓金名俗,西汉长陵(陕西咸阳东北)人。武帝同母异父姊。武帝母未入宫时,初嫁金王孙时所生。始居于民间,景帝死,武帝即位,幸臣韩嫣以实情告帝,武帝亲至其家迎入宫,赐钱千万,奴婢三百人,公田百顷及甲第。并赐汤沐邑,号修成君。其男仲,号为修成子,以太后故,骄恣放纵,陵折吏民,横暴于京师。
汉宣帝王皇后(?-前16)
西汉长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其父名奉光,宣帝在民间时素与相识。宣帝即位后,她被召入后宫,进为婕妤。霍皇后废后,宣帝以太子早丧母,欲选后宫谨慎而无子者母养太子,她遂被立为皇后。封父奉光为邛成侯,元帝即位,称皇太后,封其兄王舜为安平侯。成帝立,为太皇太后。
班况
西汉雁门楼烦(今山西宁武)人。后徙扶风安陵。班壹玄孙。举孝廉为郎,积功稍迁至上河农都尉,大司农考评政绩全国第一,擢为左曹越骑校尉。成帝时,其女被选入宫,善辞赋,后立为婕妤。家赀累千金,曾徙昌陵,昌陵罢,乃著籍于京师三辅。
汉成帝班婕妤(约前48-前6)
西汉楼烦(今山西宁武)人。后徙扶风安陵。少有才学,善于辞赋,明史书。成帝初即位,被选入宫,始为少使,后立为婕妤。常依古礼,进见上疏。后成帝宠赵飞燕姊妹,恐为其所害,自请供养太后长信宫。曾作赋自伤。作品今仅存《自悼赋》、《捣素赋》与《怨歌行》三篇。富居苦闷,词意哀婉。
班穉
一作稚。西汉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班况少子。其姊为婕妤,自少为黄门郎中常侍。成帝晚年,迎立定陶王为太子,数问近臣,他持重不答。哀帝即位,出为西河属国都尉,迁广平相,王莽少与其兄友善,平帝即位,王莽专权,他方直自守,惧及祸,愿归相印,入补延陵园郎。故班氏显于莽亦不罹咎。
班彪(3-54)
两汉之际扶风安陵(今陕西咸阳东北)人。班稚子。少家足于财,专修儒学。年二十。新莽败亡。他初投依天水隗嚣,后至河西,为窦融从事,劝说窦融支持光武帝。融归附光武帝后,他出任徐县令,因病免官。后专力从事史学,感于司马迁所作《史记》,止于汉武帝太初年间,汉史有缺,乃收集史料,作《后传》六十余篇。有二子,名班固、班超,均显名于后汉。
班固(32-92)
字孟坚。扶风安陵(陕西咸阳东北)人。东汉史学家。班彪子。初欲完成其父班彪所撰史书,明帝时被人告发私改国史而下狱,获释后召为兰台令史、典校秘书。奉诏继续修史,依据司马迁的《史记》、其父班彪续写的《史记后传》,经前后二十五年殚精竭虑,独立编纂一部囊括全部西汉历史的完整著作《汉书》。开创断代体史书。另又撰功臣、公孙述等列传、载记二十八篇,及《白虎通义》等,成为一代史家。后又经其妹班昭、同郡人马续补作、校定,方最后完整问世。又善辞赋,有《两都赋》等。所著各体文凡四十一篇。和帝时从大将军窦宪攻匈奴。窦宪被诛,受牵连,下狱而死。
班超(32-102)
字仲升。东汉扶风安陵(陕西省咸阳东北)人。班固弟。有口才,涉猎群书。初家贫,靠佣书供养母亲。明帝时曾为兰台令史。公元73年窦固领兵北击匈奴时,班超机知勇敢,被任为军司马率三十六人出使西域(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新疆和中亚地区)各国。先后攻杀匈奴派驻鄯善、于阗的使臣,废掉亲附匈奴的疏勒王。章帝时又击败匈奴反扑,平定莎车、龟兹、焉耆等叛乱,击退大月氏进攻。历时三十余年,使西域五十余国全部接受汉朝的统治。继张骞之后,丝绸之路重又畅通无阻。以功封为定远侯。官至西域都护、射声校尉。
班昭(约49-120)
女。字惠班,又名姬。史学家、儒学家。其兄班固死后,《史记》还剩一些表、志有待进一步修补,受汉和帝诏命至东观藏书阁,并为《史记》补写了八表一志,最后全面整理、细习补缀。《汉书》历经班氏父子、兄妹几十年的努力,方以“先后媲美,如出一手”的完整问世。年七十余卒。皇太后素服举哀,使监护丧事。
班勇
班超子。安帝初为军司马,主张收复西域。后任西域长史,率军五百人屯田柳中,与龟兹合兵击败匈奴伊蠡王。又发敦煌、张掖、酒巴泉及鄯善、疏勒、车师前部兵大破匈奴后部王军就及呼衍王,重新恢复了东汉在西域地区的统治。
窦融(前15-62)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出身贵族。新莽末为强弩将军司马,更始时求出河西为官,遂联结酒泉、金城、张掖、武威、敦煌五郡自保,被推任行河西五郡大将军事,形成河西割据局面。初奉行隗嚣正朔,受其官号,后遣使通好刘秀。建武八年(32),与刘秀联兵击败隗氏军队,正式归顺东汉朝廷。历为冀州牧、大司空等职。死后谥戴侯。
窦固(?-88)
窦融侄。明帝时以父荫被封为显亲侯,初为中郎将,统领御林军。曾罢官十余年。公元72年,后以熟谙边事拜奉军都尉,出屯凉州,与耿秉、祭彤等分别率军出击匈奴,大破呼衍王。又破白山,占领了伊吾卢(新疆自治区哈密伊吾县等地),又收降了车师国。守边数年,为羌胡信服。章帝时征还京师,历为大鸿胪、光禄勋、卫尉等职。为人谦恭,散财好施。死后谥文侯。
汉章德窦皇后(?-97)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窦融曾孙女。汉章帝时选入宫中,位至皇后。先后击败威胁后位的宋贵人、梁贵人,专固后宫之宠。和帝即位后被尊为皇太后,兄弟窦宪、窦笃、窦景等权倾一时。
窦宪(?-92)
窦融曾孙。章帝时姊为皇后,遂拜为郎,累迁侍中、虎贲中郎将。曾因恃势强买沁水公主田园被章帝切责。和帝凭借窦太后之势掌握朝政。率军北伐匈奴,大破于稽落山,收降二十余万人,遂登燕然山,刻石纪功而还。拜官大将军,封武阳侯。永元四年(92)出征还京,被和帝所派宦官收捕,迫令自杀。
云敞
西汉平陵(治今陕西咸阳市西北)人。师事同县吴章。章治《尚书》,为博士,后因反对王莽排斥外戚卫氏。获罪腰斩,磔尸东市门,其弟子千余人,不敢认其为师。他当时为司徒掾,独收其尸敛葬。车骑将军王舜高其志节,荐他为中郎谏大夫。王莽代汉,任鲁郡大尹。更始政权建立,征为御史大夫。后卒于家。
吴章
西汉平陵(治今陕西咸阳市西北)人。成帝时为博士,为当世通儒,教授弟子千余人。平帝即位,年幼,王莽专权,不准帝母及外家卫氏至京师。莽子宇与他相谋,夜以血涂莽门,伪为鬼神以惧莽。事发觉,莽杀其子宇,诛灭卫氏,他被腰斩,株连死者百余人。
平当
西汉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出身豪富,少为大行治礼丞。元帝时,历任顺阳、栒邑县令。因明经升博士,常以经术言灾异得失。累迁太中大夫给事中,长信少府、大鸿胪、光禄勋。因主张续修昌陵,降为钜鹿太守。哀帝即位,复为光禄勋,后升御史大夫及丞相。赐爵关内侯。
平宴(?-20)
西汉末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平当子。哀帝时以明经入仕,平帝即位,王莽执政,结附于莽,典掌机要,任尚书令,后升大司徒,封防乡侯,后改封就德侯。王莽称帝后,迁太傅,封就新公,为四辅之一。天凤元年,莽欲迁都洛阳,他与王邑往勘察规划。地皇元年死。
李寻
西汉末年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治《尚书》,又学天文月令阴阳之术。初为丞相翟方进属吏,说大司马票骑将王根以阴阳祸福之道。由根推荐,哀帝召见,由待诏迁黄门侍郎,后为骑都尉。曾次进言,以阴阳灾异推论政治得失,指出当时统治面临严重危机,并支持方士夏良贺所提“汉历中衰,当更受命”的建议。公元前5年,哀帝下令改元换号,以示“更受命”,而社会危机如故,遂被流徙敦煌。
王嘉(?-前2)
西汉平陵(今陕西咸阳西北)人。初以明经射策甲科为郎,迁长陵尉。鸿嘉中,迁太中大夫,出为九江、河南太守,有治绩,入为大鸿胪、京兆尹、御史大夫。哀帝初任丞相,封新甫侯。为人刚直,多次直言上疏,劝用贤才。因谏帝宠信董贤等,触怒哀帝,被下狱,呕血死。
鲁恭(32-112)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世吏二千石。少好学,习《鲁诗》,为诸儒所称道。初为新丰教授,后为中牟令,政绩为一州之最。又拜《鲁诗》博士,家法学者日盛。历官侍中、议郎、光禄勋、司徒等职,屡上书言事,主张薄刑,反对黩武。永初六年(112)卒于家。
鲁丕(36-111)
字叔陵,鲁恭弟。沈深好学,兼通五经,以《鲁诗》、《尚书》教授,号称当世名儒。章帝时举贤良方正,除为议郎,迁新野县令。政绩为当州第一,擢拜青州刺史。迁赵相,门生就学者常百余人,当时称为“五经复兴鲁叔陵”。又历东郡、陈留太守,所至有绩。安帝时官至侍中、左中郎将。
韦彪(?-89)
扶风平陵(今陕西咸阳)人。出身官宦世家。好学博闻,被称作儒宗。光武末举孝廉,除郎中。明帝时帝为魏郡太守,章帝时官至大鸿胪,行司徒事。持身清俭,禄赐分与宗族,家无余财。
第五伦
京兆长陵(今陕西咸阳)人。王莽时为郡吏。乡啬夫,徭役公平。光武帝后期举孝廉。又历会稽太守,蜀郡太守等。章帝时官至司空,曾上书建议抑外戚。为人质朴清俭,奉公无私。年八十余卒。
梁鸿(?-?)
字伯鸾。东汉初高士。扶风平陵(陕西咸阳西北)人。初受业太学,博学多通。曾于上林苑放猪,不慎失火烧及别人房屋,他主动赔偿。娶同县孟女为妻,二人同有隐逸之志,遂相继游居霸陵山、齐鲁,最后至吴。常弹琴吟诗而行。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