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洲地处长江中下游泛涨渡湖流域,这里盛产各种鱼类,当地居民喜好食鱼,有鱼丸、鱼糕和鱼面等地方风味农家土特产。武汉市新洲区,是大别山区的边缘地带,原来属于黄冈县。新洲居民家家户户年年都自做捶鱼,作为“年菜”招待客人,张店捶鱼是捶鱼中的上品,有着有300年历史。
张店鱼面选用涨渡湖联合国湿地保护项目区养殖的无公害新鲜白鲢鱼肉,经搅拌成鱼肉酱,再与高级面粉混合,加工制成像春卷一样的鱼面卷,经高温蒸熟,再切成鱼面在自然条件下晒干,早已是新洲人待客和馈赠的礼品,还远销北京、上海、广州、深圳和国外市场。2005年“张店鱼面”获武汉市第二届农博会金奖。
新洲捶鱼
捶鱼,外地人听来,还以为是一种什么鱼哩;有的甚或望文生义,捶者敲打也,敲打的鱼可能是木鱼吧?其实都不是。它是一种用鱼浆拌和淀粉、经精工制作而成的似面非面的菜肴,俗名捶鱼。也许是当代人讲文明的缘故,认为“捶”字在野,故有去“捶”加“面”者,美其名曰“鱼面”。不过乡村土特,多少带点“野味”,反倒吊人胃口。“入国而问俗”,古今尚习从,清晨走进农贸市场,听见直呼捶鱼的人仍然很多,而改称鱼面的人在新洲极少。
新洲捶鱼,最早产于举西张店镇,故以张店捶鱼最出名。大约在清朝咸丰年间,张店街有家“库泰丰”商号,专门从事捶鱼的制作与销售,独家生意。其第四代传人库春旺老汉至今仍很康健。据他介绍,捶鱼的制作过程是:首先选活的鲢鱼、草鱼,刮鳞去皮,剔刺,取其肉,捣成鱼浆,加入淀粉或精面粉,加盐,加植物油,反复揉和,至呈现白色,富有韧性,然后,分离成一个个面团,用擀杖使劲擀成薄饼,成一张卷一张,卷成筒状,放在蒸锅里蒸熟,摊凉后,切片出晒。晒干后的捶鱼片投入汤罐或烹锅,一煨一炒,宛如缕缕银丝,称做鱼面倒也形象。捶鱼作菜,无论是煨是炒,口感都一样柔和,食时若鱼味,但又不闻鱼腥;若面香,但又毫无麦青气,称得上是荤素兼备,鲜香爽口的美食佳肴。
捶鱼最寻常的吃法是与不同肉类掺和煨汤,常见的捶鱼鸡汤、捶鱼排骨汤、“鱼羊会”等;炒食则任何一项荤素料子都可与之搭档,都富有营养,都受人喜爱。
解放以后,张店捶鱼的制作方法,传进了新洲千家万户,年年春节前夕,平常百姓之家,都要自作捶鱼,作为“年菜”以待客。有些阔别故乡几十年的海外游子,回乡探故,必寻张店捶鱼,一尝一带,一片乡情。
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门户大开,张店捶鱼已北销京城,南走广州;武汉人更视为本地好菜家家觅而购之。新洲是鱼米之乡,有得天独厚的制作捶鱼的条件。愿吃一“捶”的朋友,不论是本地人还是外地人,皆欢迎之。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