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的家乡在泰和,很高兴能为我的家乡特产----乌鸡代言,在我们当地民间流传着一个神奇而美丽的传说———泰和乌鸡是白凤仙子的化身。世传当年仙人吕洞宾等“八仙”云游至武山,恰逢重阳佳节,处处丹桂瓢香、金菊怒放,一派祥和景象,便乘兴登临武山,饮酒论道,赏景赋诗。武山的风景使“八仙”深深陶醉,“八仙”便相约500年后的重阳节再游武山。殊不知500年后吕洞宾等“八仙”故地重游,但见武山一带瘟疫流行、民不聊生、颓废不堪。吕洞宾遂与诸仙商定,择武山武叠峰北岩开坛炼丹,以济苍生。经过七七四十九天的修炼,丹药炼成,正待出炉,忽然天昏地暗,妖风大作,仙丹危在旦夕。“八仙”一面合力与妖魔斗法,一面急向王母娘娘求援。王母娘娘速派身边的侍女———两位白凤仙子携带瑶池琼浆玉液置于炼丹炉中,“八仙”顿时功力大增,将妖魔降除。两位仙女却被妖风卷入炼丹池,忍受烈焰锻炼,皮肉、内脏、骨头俱被烧得焦黑。丹药出炉后,两位仙女化成一对白凤乌鸡。为防止妖魔再次兴风作浪,白凤仙子留在人间,为百姓祛病驱邪,造福天下。后被世人誉为“神鸟”,这就是泰和乌鸡。
泰和乌鸡,性情温顺,体躯短矮,骨骼纤细,头长且小,颈短,具有显著而独特的外貌特征与生物等特征,极易与其他品种区别。 民间谓其有如下“十全”之说,是指泰和乌鸡的十大特征:丝毛,全身披白色丝状绒毛;缨头,头的顶端有一撮白色直立细绒毛,公鸡尤为明显;丛冠,素有凤冠之称,公鸡多为玫瑰冠形,母鸡多为草莓冠及桑椹冠形;绿耳,耳呈孔雀蓝色;胡须,下颌长有较长的细毛,形似胡须;毛腿,两腿蹠部外侧长有丛状绒羽,多少不等,俗称裙裤;五爪,两只脚各有五爪;乌皮,全身皮肤、眼、嘴、爪均为黑色;乌骨,骨质及骨髓为浅黑色,骨表层的骨膜为黑色;乌肉,全身肌肉、内脏及腹内脂肪均呈黑色,胸肌和腿肌色为浅黑色。泰和乌鸡是中国特有的禽类种质资源,除西藏自治区外,各地都有一定规模的泰和乌鸡饲养。而泰和乌鸡质弱体轻,胆小怕惊,喜走善动,就巢性强,繁殖能力较低。离开原产地饲养,便易产生变异、退化。
欢迎大家来参观旅游,前来采购!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