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以来,惠水县认真落实中央宏观调控政策,主动适应经济社会发展“新常态”,围绕省委、省政府“两加一推”主基调和黔南州“一圈两翼”发展新格局,以建设环贵阳“产业新区、宜居新区、文化新区、生态新区”为目标,以全省“5个100工程”和黔南州“5个20工程”为载体,以改革开放为突破口,抓经济运行调度和责任落实,全县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明显成效。先后荣获“中国深呼吸小城”、“全国计划生育优质服务先进县”、全国群众体育先进县、贵州“十佳”民营经济发展县、全省民族团结先进集体、省级平安建设先进县等荣誉,14个基层党组织被命名为“五好”基层党组织。 今年1至10月,经济运行呈现四个亮点:
一是工业生产稳定增长。累计完成工业总产值107.34亿元,同比增长19%。分轻重工业看,轻工业完成27.74亿元、同比增长24.3%,重工业完成79.6亿元、同比增长17.3%。
二是固定资产投资持续增长。累计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84.34亿元、同比增长5.77%,其中,固定资产投资完成81.72亿元、同比增长33.88%。
三是财政收入持续向好。完成财政总收入7.1亿元,同比增长12.1%。公共财政预算收入完成4.01亿元、同比增长8.2%,公共财政预算支出15.35亿元、同比增长12.5%。
四是金融市场运行稳健。截止10月底,金融机构存款余额48.95亿元、同比增长14.6%,其中,个人储蓄存款32.4亿元、同比增长18.6%,金融机构贷款余额38.54亿元、同比增长49%。
今年前三季度,惠水工业企业增值税完成1.2亿元,同比增长57.7%,增幅位居全省第二;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位居黔南州第二位。
工业“升级版”实现提速
大力推进工业转型升级,做大做强工业经济。
依托盛华职业学院等建设以大数据产业为主的生产生活生态“三生”融合百鸟河数字小镇。HTC大数据互联网精准营销与互动中心、百度互联网营销中心等24家企业签约入驻,被纳入省100个重点小城镇和州级重点产业园区。
依托经济开发区、烟花爆竹产业园区实施“百千万”工程,全县累计入驻企业334家,投产120家,规模企业83家。实施名企入惠战略,王老吉、可口可乐、统一食品、金田包装、中航永红等重大品牌项目落地建设,惠水工业影响力、吸引力日益增强。投入资金6亿余元,加大工业基础设施建设力度,建成标准厂房20多万平方米,园区道路、给排水、污水处理等设施不断加强。
“山水田园城”实现提质
围绕打造山水田园城市,建设宜居新区目标,积极稳妥推进以人为核心的城镇化,着力提高城镇化质量,城镇建设稳步推进,城区面积扩展至15平方公里,城镇化率达43.1%。
把绿色理念贯穿到城乡规划、建设和管理全过程,以涟江两岸自然山体作为城市的背景,利用涟江、濛江水系建设贵州高原特色滨水城市,让市民“望得见山,看得见水,记得住乡愁”,荣获“中国百佳深呼吸小城”、“中国最具幸福感县级城市”。中央商务区城市综合体、棚户区改造、濛江大道、环城西路、上马南路、县府南路等工程加快推进,房地产建成面积23万平方米,人居环境不断改善。贵惠城市大道长田段抓紧建设。
重点推进好花红、摆金、断杉、芦山等小城镇建设,打造县域经济社会发展次中心,城乡一体化步伐明显加快。加快“好花红千户布依寨”、龙泉、濛涟、上马堡等“四在农家·美丽乡村”示范点建设,好花红村、九龙村入选首批中国少数民族特色村寨。
“高效农业县”实现提优
依托省级涟江现代高效农业产业示范园区,发展壮大花卉苗木、精品蔬菜、金钱橘等特色水果三大主导产业,打造生态农业旅游观光休闲娱乐现代化园区,展现出青青世界、涟江花海、瓜果飘香的美丽画卷。
发挥各镇(街道)区域特色优势,重点打造茶叶、中药材、烤烟等产业,促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今年全县新增茶园面积5万亩。抓住雅水优质米产业园区列入省级示范园区机遇,加快惠水大米品牌提质增效步伐,雅晶牌大米销售进入淘宝、京东电商渠道,产业发展势头强劲。涟江坝区列为贵州山区现代水利试点;摆榜茶产业园区和芦山中药材产业园区列入州级重点农业园区进行建设。组建219个农业专业合作组织,推动味莼园、永红食品、阿乐食品等32家龙头企业与农业产业互动发展。
“好花红”品牌实现提升
始终把“好花红”文化作为提升惠水软实力和巧实力的核心,增强影响力和知名度,不断推进文化与旅游互动发展。
举全县之力,成功举办了黔南州第六届旅游发展大会,“好花红涟江·美丽乡村游”一举成名,“好花红乡村旅游”景区荣获国家AAA级旅游景区,被列为“美丽中国国土气候旅居名片”,走出了一条以旅游带动产业,以产业致富农民的路子。加大国家级涟江水利风景区建设,涟江公园晋升为国家AAA级景区。
成功举办全国民族民间龙舟大赛、全国定向锦标赛、全国藤毽球比赛、全省首届苗族摔跤节邀请赛、“龙游涟江”端午节等系列活动和文体赛事,荣获“中国龙舟之乡”、“贵州省少数民族传统体育训练基地”等荣誉称号。
大力实施“好花红”文化品牌“五个一”工程,成功打造“好花红大型山水实景”剧目。依托非物质文化遗产枫香印染技艺、布依民歌“好花红调”、摆金苗族刺绣传承开发旅游文化产品,提升了好花红旅游文化的影响力,推动了第三产业全面发展。
我的能力秀主页http://www.wm23.cn/mlwzt
我的微博主页http://weibo.com/u/5315439797
我的博客主页http://blog.sina.com.cn/u/5315439797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