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为历史

家乡区县: 安徽省无为县

无为县名“始于城口置无为军,思天下安于无事,取无为而治之意以名之”。
春秋战国时,无为县境属楚居巢。夏朝末年,成汤将桀流放到古巢国,也就是今天的无为境内。东周时(周顷王四年起),楚国和吴国多次在此交战。起初楚国在争夺中占优势,于灵王二十四年占领了巢国全境,后于景王七年灭巢。但此后吴国于景王八年敬王元年、二年、十一年、十二年多次击败楚国,并最终于吞并巢国。
战国期间,无为属楚国。
秦始皇二十六年(前221年)属九江郡居巢县。
西汉高帝四年(前203年)属淮南国居巢、临湖、襄安县。文帝十六年(前164年)属庐江国居巢、临湖、襄安县。景帝四年(前153年)罢庐江国为庐江郡。东汉初平四年(193)属庐江郡居巢、襄安县。
三国时属吴庐江郡濡须。
晋太康元年(280)属庐江群居巢、临湖、襄安县。咸和四年(329)属豫州。太元(376-396)中,在县境西北侨置扶阳县。
南朝时,梁太清元年(547)属南谯郡蕲。
隋开皇元年(581)属庐州襄安县,县治在今巢湖市区东北2.5公里处。始设无为镇(今无城镇)。
唐武德三年(620)以襄安县地置巢州,又在县境西北置开城、扶阳县。七年(624)废开城、扶阳县,改巢州为巢县,无为镇属之。
北宋太平兴国三年(978)置无为军,领巢县、庐江二县。熙宁三年(1070)析巢、庐江二县地置无为县。
元至元十四年(1277)升无为军为无为路,属江淮行省。二十八年降为无为州,领无为、庐江、巢县三县。
明洪武元年(1368)无为州领巢县1县,属中书省。不久复属庐州府。
清雍正二年(1724)无为州不领巢县,与合肥、舒城、庐江、巢县同属庐州府。
清咸丰三年(1853)9月6日(农历八月初五)太平军攻克无城。是年 太平军占领无为州后,与清军交战于裕溪、运漕、黄雒,清军大败。运漕的16万石存米被太平军运到南京。咸丰十一年(1861)10月(农历九月) 太平军与清军大战,失无城。是年太平军扼守泥汊、神塘,阻止清军沿江东下。清军掘开凤凰颈大堤,水淹太平军,太平军失利。
民国元年(1912)4 月,改无为州为无为县,仍属庐州府。
民国3年6 月属安庆道,民国17年废道,直属安徽省。民国21年属安徽省第二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27年7月属第五专署,10月属第三专署。民国29年4 月属第一专署 。
1927年8月,中国共产党开始在无为建立组织。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共无为县委组建苏维埃政权,领导无为县人民举行“六洲暴动”,揭开了无为人民武装夺取政权的序幕。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抗日军民独立自主地开展武装斗争,使无为发展成为全中国十九块抗日根据地之一——皖江抗日根据地的中心区。全县计有无为、临江、湖东、无南等4 个县行政区和1个准县级的江流行政办事处,隶属皖江行政公署领导。
解放战争时期,无为全境仍按照抗战时期区划一分为四,共辖21个区(镇),隶属皖西第四专员公署。此期,全县人民掀起“支前参战”热潮,“渡江第一船”率先自无为泥汊江岸发出。1949年1月21日无为县解放。1949年7月,无为全境的4 个县级行政区正式合并,成立统一的无为县。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后,无为县始属皖北行署巢湖专区。1952年1 月属安徽省芜湖专区,1965年7月复属巢湖专区,2000年隶属新设立的巢湖市。[3]
2011年8月22日宣布,根据国务院的批复,撤销地级巢湖市,原巢湖市所辖的无为县划归芜湖市管辖。

厌倦了的配角(2015-05-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