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阳习俗——服饰

家乡区县: 湖北省当阳市

1、男性服饰清未、民国初期,男子蓄辫,劳动时缠绕于头顶,百姓四时穿布纽扣偏襟褂,灰色土布长衫,劳动时系腰带,将前后衣襟抄掖腰带上。也有穿对襟短褂的。裤为褶腰便裤。富家穿绫罗绸缎的长袍马褂,脚穿登云鞋。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民仍穿旧式服装,城镇居民兴穿棉布学生装、中山装。“文化大革命”时,公职人员一般穿深灰或藏青色涤卡布中山装,青年则多穿国防绿军干服。20世纪80年代流行混纺、毛料西服、牛仔裤、茄克衫、登山服风行一时,男青年各类时装日新月异。

2、女性服饰旧时妇女以小脚为俏,女子三岁后缠足。稍大,耳朵穿眼,佩带耳环。未婚女子梳长辫,已婚者挽发髻,出门劳动时则头顶青色包头布。上装爱穿印花土布偏襟短衫,下穿褶腰带裤,腰系兰印花围裙,脚穿绣花鞋。民国时期流行在上下衣沿灯草沿子或衣裤镶边,以美饰。富家女以落地裙、登云底绣花鞋为雅。新中国建立后,一般妇女穿对襟短便衣,饰以花色塑料纽扣;公职人员则流行列宁服,齐耳短发。“文化大革命”期间,女青年以“不爱红装爱武装”为荣,身穿军装,腰系武装带。中老年妇女服装与男装之别仅在于衣领的不同。1978年以后,女式时装勃兴,紧身服、宽松衫、连衣裙、茄克装、毛料西服、羽绒冬装交替变换。布料讲高档,式样求新颖。从发式、首饰到衣着,均与省城无甚区别,难显乡土本色。

3、儿童服饰从前的童装式样比较单一。幼儿多围抱裙、肚兜、幔巾。有为图个吉利的,讨百家零碎布片连接而成,俗称“百纳衣”。稍大,穿布纽扣对襟小褂、褶腰便裤。家境富裕者讲究在幔巾、肚兜上绣花鸟或龙凤麒麟,颈戴银项链,胸挂百家锁。新中国建立后,童装随成人服饰演变,重在镶边、绣花、拼贴。近年,本地童装吸收了全国各地民族装的精华,花样繁多,不胜枚举。

4、鞋袜新中国建立初期,农民下田劳动多是赤足着草鞋,串亲访友穿家做圆口布鞋或布条编结的凉鞋,冬季穿土布袜子和棉翁鞋。城镇居民穿带有布纳袜底的棉线袜和家做布鞋。20世纪60年代兴尼龙袜、塑料底布鞋。农民则穿解放鞋。70年代流行网球鞋、塑料凉鞋、锦纶丝袜。1978年以后,穿皮鞋者最为多见,男式流行半高跟尖头皮鞋,女式流行酒杯跟及船型皮鞋。农村青年与城镇青年无异。儿童普遍爱穿白色网球鞋。近年,男女时装鞋流行变化速度很快,春秋鞋、运动鞋、旅游鞋、各式凉鞋是最常见的鞋。

讲你知(2015-05-05) 评论(0


文章内容由网友提供,不代表本站观点

如果您喜欢这篇文章,就送梧桐子“”支持吧!

已获得0个“